(贵州省贵定县人民医院贵州贵定551300)
【摘要】目的:观察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77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42例),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42例患者给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例患者病情好转,对照组有例患者病情好转,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2%vs85.7%),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给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患者上肢运动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针灸;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148-02
痉挛性瘫痪主要是由于个体神经系统发生退行性变从而导致患者脊髓皮质中脊髓束中轴索变性,从而导致患者双下肢、双上肢或一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反射处于病理性亢进状态[1]。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不断增加,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2]。本次实验过对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77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分别给予康复训练治疗以及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论证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42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男25例,女17例,患者年龄在39岁至75岁,平均年龄在(48.6±5.3)岁,原发病类型:有18例患者为脑出血,有14例患者为脑栓塞,有10例患者为脑梗死。对照组35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男22例,女13例,患者年龄在38岁至76岁,平均年龄在(51.6±5.1)岁,原发病类型:有15例患者为脑出血,有13例患者为脑栓塞,有7例患者为脑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明显(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迅速牵引患者双手指关节,并对患者肘关节以及腕关节进行按摩从而引导患者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做屈曲运动,并牵引患者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共同运动,从而锻炼患者前臂肌群,患者早期屈曲运动以及共同运动过程中肌群抵抗力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天坚持治疗3次,每次时间控制在10至20分钟,从而达到充分活动患者手指以及上肢肌群、关节的作用;待患者逐渐上肢逐渐放松肌力后,可指导患者采用握手、拧绳等动作,锻炼肌力,增强上肢肌腱反射,适当增加锻炼频率以及锻炼次数,帮助患者以双上肢为支撑点进行分坐起、梳头等动作,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2.2实验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选取患者双上肢曲池、肩髃、曲泽、极泉、间使、大陵、手三里等穴位为主穴,按照体表骨度量法选穴,而对局部穴位采用酒精棉球进行常规消毒,在遵循相应穴位进针操作要求的情况下采用一次性针灸针对患者相应穴位进行真的就,针刺入相应穴位后采用捻转、提拉手法,行针治疗,患者每日针灸一次,每次置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情况(见表1),好转率=显效率+有效率。
3.讨论
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风后个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脊髓皮质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患者出现上肢肌张力增加,难以完成直伸和屈曲动作,若患者上肢长期处于痉挛性瘫痪状态可导致肌肉萎缩、关节畸形,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中风后上肢痉挛瘫痪临床常用治疗方式为康复训练,通过刺激患者上肢肌群,从而降低个体上肢肌张力,提升个体肌力以完成各项日常动作[4]。针灸治疗是我国传统治疗方法,基于中医经络学基础上发展而来,中医认为经脉内属五脏六腑,外络肢节,可具有调控全身气血运行的作用。曲池、肩髃、曲泽、手三里以及间使是人体上肢中重要穴位,均具有调节上肢气血运行,缓解肩周疼痛的作用。本次实验对曲池、肩髃、曲泽、手三里等相应穴位采用捻转、提拉的行针方式,对患者上肢躯体神经末梢感受器进行刺激,可有效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参考资料】
[1]张玲,张岚.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1(13):1406-1408.
[2]李闯.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1):97-98.
[3]马家英.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8):40-41.
[4]胡洁玲.针灸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4,14(23):37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