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英(黑龙江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庆虹桥医院163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294-02
【摘要】术后护理是指病人手术后返回病室直至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目的是尽快恢复病人正常生理功能,减少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与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围期手术术后护理措施
(一)有窒息的危险
窒息与麻醉苏醒期咽喉部保护性反射尚未恢复、呕吐等因素有关。
预期目标麻醉苏醒期呼吸道通畅,无窒息发生。
1.负责护士要严密守护至病人清醒,以病人能准确回答问题为准。
2.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置入口咽或鼻咽导气管至清醒。
3.如有呕吐应及时吸出口腔内呕吐物及气管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严密观察病人呼吸节律、频率、缺氧程度,随时采取应对措施。若病人烦躁不安,有紫绀和呼吸困难,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二)有心输出量不足的危险
心输出量不足与麻醉后血管阻力下降、体位不当、术中失血失液补充不足等因素有关。
1.搬送病人要十分小心,尽量减少震动,术后一般平卧6h清醒后,血压稳定可改变体位,以免因体位改变引起低血压。
2.保持静脉输入通畅,按医嘱补足失血、失液。
3.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尿量及末梢循环的变化,术后2h内每15~30min测定1次脉搏、血压,并做详细记录,待稳定后改为2~4h1次,24h后,酌情处理。
(三)疼痛
疼痛与体位不当、引流管放置不当等因素有关。
1.术后48h内,按医嘱在午间或夜间给予止痛剂,向病人讲述疼痛的规律,嘱病人要适当忍受。
2.术后6h,如血压、脉搏稳定可改变体位,若是颈、胸、腹手术可改为半卧位,并向病人说明术后取半卧位的意义,颈、胸、腹手术后病人取半卧位有利于血液循环,并增加肺通气量;减轻腹壁张力,在腹腔有炎性渗出时,半卧位可防止形成隔下脓肿;可减轻腹壁张力,防止切口裂开;还可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脑部手术抬高床头15°~30°。四肢手术抬高患肢。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经常调整体位,以病人自觉舒适为宜。
3.经常检查引流管位置,保持位置适当,引流通畅、有效。
(四)有切口感染的危险
1.手术后若无禁忌,应鼓励病人早期开始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告知病人术后早活动可促进身体各部功能的恢复。其意义有:可以增加肺的通气量,有利于气管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也可避免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促进肠蠕动早日恢复,减少腹胀,增进食欲;有利于病人排尿,防止尿潴留。但应注意,凡休克或手术后循环系统不稳定、严重感染、出血后极度衰弱病人,以及整形、骨关节手术后需要固定时,不宜早离床活动。
2.指导和协助病人掌握康复运动方法。
(1)呼吸运动胸腹式深呼吸,鼓励病人深呼吸,直至吸入补吸气量,然后深呼出,直至呼出补呼气量。每2h1次,每次5~10次。
(2)鼓肺运动间歇正压呼吸、吹气球、吹瓶等,每日2~3次。
(3)抬臂运动患侧上肢伸直,外展30°,屈肘90°,抬臂平肩,再落原位,反复数次。
(4)上肢回旋运动屈肘,上臂略抬起,由协助者扶臂做回旋运动,拳头在胸前划圆圈,自内向外,又自外向内各3~5次反复数次。
(5)压肩运动屈肘,手指达到同侧肩头,手臂靠近身体,协助者一手扶臂,一手固定肩部,病人自动将肩下压,然后回复,反复数次。
(6)举手过头运动双手放在身上,举手过头再落原位,反复数次(3~5次),先可由人帮助,逐渐以健侧手协助过渡到主动运行。
(7)下肢屈伸运动两膝及髋关节各屈伸3~5次。
(8)腰背运动手术数天后,在病床尾横栏上系一条宽约6cm,长约3cm的布带,病人可以拎着布带引体坐起。
(9)抬臂爬举运动手臂上抬困难的病人,可以制一木梯悬挂于墙上,让病人抬臂以手爬举。
3.向病人讲述注意事项,自我调节运动量。
(1)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宜动作操练。
(2)四肢运动应自简单动作而至复杂动作,自被动过渡到主动,时间由短到长。
(3)运动量的大小,可以按运动后心率比安静状态心率的增加幅度来判断和控制。一般运动后每分钟心率增加60次为大运动量,增加30次为中等运动量,增加10次为小运动量,治疗体育活动一般采取中、小运动量。
(4)锻炼应不使病人感到疲惫。对于高热、心功能不全、急性感染、出血、虚弱的病人不宜采用。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03,156.
[2]蒋琪霞.围手术期护理估计技巧与内容.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5-6.
[3]薛张钢.围手术期护理新知识.上海护理杂志,2003,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