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在豫剧古典戏《秦香莲》中饰演的秦香莲
(河南省信阳市豫剧团,河南信阳465000)
中图分类号:I23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A-0101-02
《秦香莲》这部戏是我国戏曲多个剧种中的经典传统保留剧目,仅拍成的电影戏曲艺术片就有京剧、评剧和豫剧三个版本。可见,这出戏在全国观众中的影响有多大、位置有多重。在豫剧界,翟燕身、燕长庚、毛兰花、崔兰田、张岫云、关灵凤、安金凤、单邵莲、张宝英、郭惠兰、崔小田等几代名角都善演此剧,并成为她们的代表性演出剧目。因为这部戏的故事发生在我们的河南开封,因此豫剧版本的《秦香莲》更为全国戏曲观众所喜欢。作为一名豫剧演员,我有责任与义务把这部看家戏、经典名剧给传承下去!
秦香莲的性格基调就是“雪里梅花耐霜寒”这句戏词,但她的性格与行动轨迹又是随着境遇和命运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因此戏才不但好看而且还很是耐人寻味,对旦角演员的唱腔、表演和内心戏的把握都是一个考验与锤炼。
秦香莲在第一场“宿店”中出场。秦香莲手拉儿女上场时唱了两句戏“跋千山涉万水艰难受尽,秦香莲携子女来寻夫君。”两句唱词勾画出了乡野村妇千里寻夫的艰辛,我在演唱中流露出来的眼神在疲惫不堪与几分怨恨之外还加上了一些期盼与一点喜悦的成分,这样就把秦香莲简单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一下展现在观众面前,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当听到店主张义录说陈世美已经招为了当朝驸马时,一下子坠落到万丈深渊,这才明白为什么丈夫三年来没给家里捎上一封信的真正原因。丈夫变心了,自己变成了弃妇。在这个情节的处理上,我是即惊又恨,并且对残酷的现实抱着怀疑的态度,这样就为下边第二场“闯宫”埋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在这一场戏中,秦香莲面对门官转交的十两纹银摔在了地上,表现出来了她的清贫气节与要见负心人当面质问的决心。当秦香莲闯进宫中第一次相认被陈世美踢到后,她强打精神二次相认。陈世美言道是害怕大祸临身才拒不相认,秦香莲心如明鉴地指出了丈夫背叛的真正原因,接下来是一段对往日夫妻恩情的回忆、对家庭变故与寻夫之事的表述。这段戏把陈世美问地低头不语。以上情节,我注重表现出秦香莲作为一个乡村农妇的善良淳朴、对丈夫打骂的逆来顺受与苦苦哀求、既敢于大胆地指责丈夫变心的真正原因又懂怎样去用昔日恩情来感化丈夫的心。我这样的处理特别自然真实,因而每次演出至此都能获得观众的掌声。感到丈夫还是不想相认,秦香莲就退了一步,只要能认下子女,自己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从当初寻夫欲居家团圆到哀求抛弃妻子的丈夫收下子女,可以说秦香莲的目的在这个特定的境遇下发生了180度的大转折。这既表现出了她的妥协与懦弱,又表现出了为了子女的生存大计与日后幸福甘愿献出生命的伟大的母爱。我的神情是那样的孤独无助、那样的恋恋不舍。当看到丈夫欲认下自己的时候,秦香莲又开始循循善诱地劝告丈夫跟随自己归隐农耕。我的处理是注重表现人物的对夫妻恩情重归于好的幻想与狭隘的认识。这一场戏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我演地是认认真真、丝丝入扣。
第三场“抱琵琶”是一个重头戏,也是故事发展中的一个小高潮。在丞相王延龄的安排下,秦香莲扮作琵琶女进宫卖唱。“接过来这杯茶”和“三江水洗不尽我满腹冤枉”这些段子,唱唱停停,唱白相间,很不好处理,没有深厚的功力就把戏给演温了、演散了。我继承了崔兰田大师创立的“崔派”声腔和大青衣的表演程式来刻画人物,浓郁纯正的崔派咏叹调和沉稳舒缓的表演把秦香莲对陈世美负心的痛斥、对自己遭受的屈冤和为家庭付出的心血再次强烈地表达给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这场戏主要就是通过秦香莲在王延龄的帮助下想劝丈夫心回意转不果,为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做铺垫、设伏笔。
第四场“杀庙”是秦、陈二人彻底决裂成仇的界限。面对韩琦的追杀,秦香莲唱出了“要杀你把我一人来杀死,留一下我一双儿女逃性命。”这两句戏词。这两句戏词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是再次展现秦香莲伟大的母爱,二是用真情打动了奉命杀人的“刽子手”韩琦,使剧情得以转折。我在演唱时两眼含泪并配以叩头求告的大幅度表演,可以说是用饱含深情的唱腔和自然朴实的表演在感染观众、打动韩琦。在看到韩琦自刎时,秦香莲悲痛欲绝。我很注意表现出她的心痛、她的自责、她的无奈、她与负心人陈世美势不两立的决心。这个时候的秦香莲真正认清了陈世美的真实面目,她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为下边找包拯告状一定要惩治负心人做好了铺垫。
在第五场“拦道”中,我注重表现的是秦香莲手拿折扇拦路求见包拯路告状的急切心情。在第六场“公堂”中,我手拉儿女身带孝与陈世美公堂对质。可以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一阶段我很注重表现秦香莲的大义凛然与义愤填膺。在第六场“见皇姑”中,秦香莲见到皇姑后表现的是不亢不卑。“她好比三春牡丹鲜又艳,我好比雪里梅花耐霜寒”这两句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唱出了秦香莲人物性格中的基调:朴实、善良、坚韧、不屈。这一段唱词我处理的不温不火、沉静中显现几许波澜。当皇姑质问秦香莲为什么不参拜她时,秦香莲反戈一击,即:拿出封建王朝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中的“先嫁为大后嫁为小”来反诘皇姑,让这位夺走心爱丈夫的权势女人自取其辱和受到辛辣的讽刺。这里我特别表现出了秦香莲的那种被逼绝境后迸发出来的睿智和反抗精神,为此,我的眼神是不屑一顾的,唱腔是铿锵有力的。
第八场“铡美”是该剧的最高潮和大结局。包拯在国太的巨大压力下和皇帝传达的赦旨到来时,他顶不住了压力,开始动摇与妥协了。在这样的一个危急情势下,秦香莲手拉儿女上场。我满怀着信心唱出了“悲切切我把大人见,你是万民头上的青天。”当听到包拯说不能秉公而断时,秦香莲一下子又坠入了无底深渊,我满怀疑虑、迷茫、愤恨到极致地唱出“实指望告状把天见,青天又被乌云瞒。说什么你是包铁面,看起来官官相卫有牵连。三百两纹银我不要,屈死俺再也不喊冤。”秦香莲失望之极的话语激起了包拯誓死为民伸冤的行动,把剧情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接下了,包拯于铡陈世美,国太再次阻拦,秦香莲急忙跪下,她不愿失去这最后的努力,我激动地唱道“万民称你包青天。驸马官大不敢斩,来来来!先斩我黎民秦香莲!”故事发展到最高潮,接着是包拯怒铡陈世美,剧情直下,以正义战胜邪恶为结局。
在这里我要重点谈谈《抱琵琶》这折戏中我的唱腔和表演。我很崇拜豫剧大师崔兰田,在继承大师的声腔与表演的基础之上我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加以适度的变化,但基本上还是具有浓郁的崔派神韵。在这折戏中我的演唱、表演基调是哀诉和苦求,以期能求得夫妻、父子的举家团圆。秦香莲的这段“哀劝奏鸣曲”,共分如下几个篇章:一、“哭杯”(运用了“滚白”板式);二、叙家史(“慢板”转“流水”“二八”的成套唱腔);三、回忆前情(大段豫西“二八”);四、加叙加议的诘问和哭诉哀求(又是一段大“滚白”和“白口”)。这其中最精彩的唱段,还是那段“哭杯”“滚白”板。这段“滚白”,可以说是唱尽了一个被遗弃的善良妇女的凄楚、哀怨、乞求以及满腔的悲愤。我在“滚白”前的那种未雨绸缪式的感情酝酿,可以说是完整地继承了大师的表演艺术。秦香莲携儿带女,千里迢迢,来到京都,并在店家张义录和门官的帮助下,她不容易地闯入沐池宫,却被自己的丈夫陈世美一脚踢出宫门。现又在王延龄丞相的疵护下,巧装改扮,再次混入淋池宫寿堂,结发之人端坐寿主席上,洋洋不睬,自己却沦为唱妇,她心里能平衡吗?她能不恨吗?所以,当她听到相爷让她先吃杯香茶润润嗓子,再来卖唱时,一时干头万绪,涌上心头:“像张义录、门卫官、王丞相这些萍水相逢之人还如此地关怀着自己,而自己的亲夫却视自己为路人、寇仇。”想到此不禁感触良多,眼泪顿然涌出,点点滴入杯中。端杯的手亦不禁微微颤动,幅度由小到大,板鼓的键子亦越打越疾。随着一声抽泣,脱口吟出“接过来这杯茶,我的两眼泪如麻”,婉转凄楚,给人以辛酸、哽咽、不堪细想之感。当唱至“忘恩负义他,他弃结发”时,音域骤然拔高,大有呛地呼天,响遏行云之势,把秦香莲的满腔义愤和无奈,宣泄地淋漓尽致。最后一段的“滚白”和长达数十余句的“道白”,夹叙夹议,如泣如诉,若断若续,似唱似吟,悲苦凄切,十分恸人。尤其到至最后一句“为妻逢沟沟下死,遇涧涧下亡。只求你深深挖上一个坑,将为妻掩埋起来,为妻死也瞑目了”时,台下泣声一片,没有不动容者,把这场戏推向高潮。
豫剧《秦香莲》这出戏我也演出了二十多年,演出场次也在近千场。每一次演出,我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像演新剧一样投入,可以说是常演常新。演戏演人物,演戏要学会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情绪变化、所处境遇选用准确的声腔和表演来塑造人物。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演好《秦香莲》、演好每部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