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让我们共同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孩子,让我们共同成长

马文静

马文静山东省滨州市实验学校256600

【案例背景】

我校出于对学生长远发展和教育的连贯性的考虑,一般教师带班就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师生感情十分深厚。如有特殊情况中途需要调换教师,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波动甚至会有排斥心理。

【问题分析】

新学年开始,我刚接手了三年级的一个班,学生毕竟是小孩子,都很快地接受了我,并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有一个孩子小路,课堂上总是把头深深地低着……是我讲的课她不喜欢?听不懂?课上走神?还是她自信心不足,觉得自己是个处于被遗忘角落的孩子,自暴自弃?带着满腹的问号,我决定慢慢走近她……

【案例过程】

看到小路一直低头上课,我心里说不出地着急,为了调动她的积极性,我每节课都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她学习的各个方面,如“坐姿端正”“书写漂亮”等等。可是每当提问她的时候,她总是一言不发。她的成绩不算差,出现这种状态就更为反常。我就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多关注她。直到有一天,我又一次叫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她似乎忍无可忍地喊道:“老师,你以后不要再叫我了!”并且哇哇大哭起来。

全班孩子都吓坏了,当时的我也愣住了。有些生气更有些委屈,没想到一直关注的小路竟会如此对我。不过我瞬间反应过来,我面对的是五十个孩子不知所措的目光,更是小路那脆弱的自尊心。于是我平复了心情,故作平静地对全班孩子说:“小路今天心情不好,大家别担心,课下老师安慰她一下就好了。”说完还挤出一个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滋味的笑脸给大家。

可是,无论我使出浑身解数,小路就是不肯与我交流,还用敌对的目光望着我。我拨通了家长的电话,小路妈妈告诉我,孩子特别喜欢以前教她的张老师,张老师一下不教她了,她心理上有些接受不了。而且,曾经好几天不怎么吃饭,不停地哭。

找到了根源所在,我仿佛看到了希望。最起码我知道了,她的内心不像表面看起来这样冰冷,这就好办了。于是就找机会和孩子交流,交流的话题当然是她和张老师之间的故事。开始孩子不肯开口,在我一次又一次的软磨硬泡下,孩子又吐出一句令我惊讶的话:“我说了你会吃醋的!”说完,用一种躲闪而又充满期待的目光望着我。我知道,她此刻一定想说点什么了,于是我鼓励她:“说吧,孩子,张老师也是我敬佩的人,我正想和张老师学两招呢!”说着我拿起本子,真诚地望着孩子。令我也没想到的是,孩子开始娓娓道来,包括她学不会作文张老师怎样耐心地指导她,张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是什么等等。我从来不知道,小路的口才这么好。

听完后,我告诉孩子,我更加敬佩张老师了,并准备模仿她的一些教学方法,还请小路以后要随时来指导我。后来,她会时不时地向我说起“我今天看到张老师了,她冲我笑了,我的心怦怦地跳啊”“张老师今天穿的套裙真漂亮”“老师,其实您讲课的声音也和张老师一样有感情”……渐渐地,孩子口中提到的,不仅仅是张老师了,还有我。我知道,有一扇门正在向我敞开。可她与我还是不像其它孩子那样亲近。直到有一天,我看了小路的习作,才真正读懂了孩子的内心:“老师,请不要对我这么好,我怕等你走的时候,我又会哭上三天三夜。”

我立即给她回信:“老师看到了一个重感情、心思细腻的你,老师承诺会一直陪你走完小学。虽然张老师现在不教你,可是她的教育会陪你一生啊!”

第二天上课,我发现小路看我的眼神里闪烁着光芒。

【反思感悟】

经历了这件事情,我觉得自己又成长了许多,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要耐着性子不停地“磨”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充满个性的孩子,往往不按我们大人所谓的“常理”出牌。或许有时候我们被恶作剧气得够呛,或许一次又一次耐心的教育看不到希望,或许我们苦口婆心换来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但是,如果我们放弃了,那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如果我们想要放弃的时候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会儿”,那对孩子或许是一生的影响。我们只要耐着性子不停地“打磨”,相信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耀眼的美玉。

二、与家长的交流不应仅限于“告状”,而是寻找教育孩子的“线索”

孩子在家与在学校表现往往反差很大,要全面地了解情况,摸清“线索”,才能准确深入孩子内心。这一次的事,多亏小路妈妈关键性的提醒,才让我的教育有针对性,少走了很多盲目的弯路。

三、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那往往展示了最真实的孩子

上课走神了,是不是有心事还是单纯的“不想听”?撒谎了,是害怕还是另有理由?不想对大人说的话,在随笔中在日记里是否有所体现?孩子是最单纯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往往会透露出内心的想法,每一个小细节都是我们教育的机会,只有善于捕捉细节,才能对孩子做出最有效的教育。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领悟到的还太少太少,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做一个有心人,积累与孩子们之间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增加自己的经验,与孩子共同成长,做一个用心教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