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人民医院湖北咸宁437400)
【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检测胱抑素C与尿β2-MG(微球蛋白)、mALB/Cr(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DN患者80例,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8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对象胱抑素C与尿β2-MG、mALB/Cr。结果:DN组mALB/Cr为(1.533±0.160)mg/μmol,胱抑素C为(2.587±0.328)mg/L,尿β2-MG为(4558.62±105.7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胱抑素C与尿β2-MG、mALB/Cr有利于早期反映DN患者肾损伤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胱抑素C;尿β2-MG;mALB/Cr;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322-01
DN为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后果严重,主要特征为易发生心血管疾病、持续蛋白尿及肾功能进行性降低等,是DM患者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临床早期诊断DN的金标准为肾活检,但技术复杂程度高,且创伤性较大,故而难以重复开展与普及推广。实验室指标主要包括β2-MG、Cr及尿素氮(BUN)等,但Cr、BUN灵敏度较低,而β2-MG特异度较差。近年来人们发现胱抑素C、mALB/Cr等指标可将DN患者肾损伤程度早期反映出来,为探讨其检测价值,现选取DN患者80例与健康对象80名,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DN患者80例,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80例设为对照组。排除I型DM患者;因泌尿系感染、肿瘤、酮症酸中毒、妊娠、肾毒性药物及心力衰竭导致蛋白尿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DN组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为40~67岁,平均(54.8±6.3)岁;对照组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为38~66岁,平均(55.4±6.9)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检测方法采取两组对象空腹状态下静脉血3~5ml,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试剂盒,应用免疫扩散比浊法对胱抑素C、尿β2-MG及mALB予以检测,取随机尿液检测两组尿Cr水平,并计算出mALB/Cr比值。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软件SPSS21.0,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标准差(x-±s)及均数(±),t检验行组间对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两组检测指标对比见表。
表两组检测指标对比(x-±s)
3.讨论
对于DM患者而言DN为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研究称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会破坏肾小球内皮细胞外被多糖蛋白复合物,增大肾小球滤过膜上滤孔孔径并改变其富含带负电荷的结构成分,增加尿中清蛋白排出量[1]。DN起病隐匿,患者生存多年也无明显临床表现,病情进展后少量蛋白尿不足以引起重视,多数患者被发现于明显肾功能不断、蛋白尿或水肿时,但此时肾脏病理改变不可逆,预后差。因此,一定要尽早诊断DN并治疗,可阻碍病情进展。临床频繁使用Cr、Ur等指标,但研究称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至50%正常值以下时Ur才会上升,降低至1/3正常值时Cr会快速上升,若Cr、Ur比正常值要高说明60~70%有效肾单位受损[2]。因此上述指标有较差的敏感性,无法准确反映肾脏早期损伤。
胱抑素C在各类组织体液及有核细胞中广泛存在,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为非糖化蛋白质,分子量低,呈现为碱性。胱抑素C清除途径为肾小球滤过,且重吸收于近曲小管处,但重吸收后代谢分解彻底,不会再流回血液中,因此肾小球滤过情况直接决定其浓度,且性别、血脂水平、年龄、炎症及饮食等均不会对其产生影响,可对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予以反映,为临床检测DN的理想同源性标志物。本组DN组胱抑素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白蛋白在体液中占比最多,可从肾小球滤过膜中通过。机体生理机能无异常时因电荷及分子筛屏障作用白蛋白基本上不会从肾小球滤过膜中通过,肾小球完整性被破坏后白蛋白在尿中出现最早,其漏出比肾小球重吸收阈值要高,白蛋白水平便会提升,因此mALB可敏感反映肾小球疾病及损伤,有利于早期诊断DN,且密切关联于DM转归,为近年来常用指标,然而有诸多因素会导致该指标水平上升,如原发性肾脏病、月经、运动、感染及发热等[3]。Cr主要来源于肌酸代谢,从肾小球滤过,肾小球不会被重吸收,于肾轻微受损或正常状态下Cr、mALB排出量均会产生波动,而mALB/Cr比值恒定,故而单独检测两项指标具有片面性,而检测其比值诊断准确率高。本组DN组mALB/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β2-MG为单链多肽低分子蛋白质,机体中全部有核细胞均可将该物质合成出来,且在细胞表面附着。β2-MG可从肾小球滤过膜中自由通过,且分子量较小,99.9%会分解代谢及重吸收于近端肾小管,故尿中极少出现。正常人有恒定的β2-MG合成速度,每天约为340mg/L[4],DN患者肾小球功能受损后尿中β2-MG水平上升明显,因此该指标敏感性高。本组DN组尿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胱抑素C与尿β2-MG、mALB/Cr有利于早期反映DN患者肾损伤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诚,余红岚,何伶俐等.胱抑素C、尿β2-MG及mALB/Cr联合检测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4,(21):59-61.
[2]戴茜,朱连见.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学,2014,(6):768-769,770.
[3]姚碧婉.多项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4):1873-1874,1877.
[4]侯茜,胡可,梁捷予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0):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