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设与价值探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设与价值探寻

张镇旭赵倩张新炼苏娟

(贵州省都匀市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都匀558003)

【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加突出,严重影响到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尤其是在多元文化价值背景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为了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持续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结合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针对性干预,以便于及时解决学生的不良心理,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价值;心理潜能;心理干预;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337-02

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导致大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成长期间,学生的价值观形期间心理状态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出现心理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如果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极大的制约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有助于拓宽实施途径和工作方法,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具备自我调节能力,以而积极的态度来应对社会,身心健康成长。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划分多个教育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初级目标。初级目标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员可以严格遵循工作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及时有效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及早干预治疗。同时,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多数精力投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1]。这样,在面对问题时可以自我调整,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其二,中级目标。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关乎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确定教育目标,以便于后续工作规范化开展。在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心理素质优势,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会需要相契合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则是强调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应的心理素质。只有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情感品质,健全人格,以便于促使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同社会发展保持和谐关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意义深远[2]。

其三,高级目标。高级目标主要是强调对学生心理潜能的挖掘,明确学生的发展目标来锻炼学生的素质能力,为学生个体发展奠定基础,达成不同层次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2.1建立三级网络心理监控体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为了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健心理问题,应该建立三级网络心理监控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和完善,并通过教师心理干预来解决其中的问题,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学校心理教师、主管副校长和辅导员形成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防护网络,明确不同层级责任分工,积极沟通和交流,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奠定基础[3]。

2.2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咨询体系

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咨询体系,首先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习专业心理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定期组织专业化训练,可以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心理教师素质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针对性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身心健康成长。其次,推行多样化心理咨询服务,设立专门的咨询室和人员,也可以通过邮箱来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4]。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社会就业环境愈加激烈,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较为沉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组织心理讲座,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身心健康成长。此外,借助现代化技术和手段进行咨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3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教学体系

学校应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重视程度,结合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心理讲课专题讲座,开设相应的课程,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保证充足课时的同时,及时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树立正确的心理态度[5]。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所差异,这就需要相关教育人员可以结合不同年级实际情况,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选择针对性措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便于提升心理干预工作的有效性。

2.4加强的心理健康监护体系建设

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由于地缘关系、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以及个人成长状况的不同而出现不适应反应,而这类隐性压力反应容易被人们忽视以致发展成“校园事件”,给学校、家庭和个人造成极大损失。为杜绝“校园事件”的发生,消除特殊人格群体的形成以及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须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监护,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使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症状筛查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心理干预的鉴定跟踪观察机制,为心理辅导员、专家的心理访谈、风险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班级建立心理观察员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制度,将班级学生出现的较为突出的心理行为变化及时作出危机预警报告,为心理危机干预把好主要关口[6]。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应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健全人格,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指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成德,滕汉平.艺术类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策略与方法[J].校园心理,2018,16(04):300-301.

[2]何妍.社会心理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立场与方法——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俞国良教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6(18):4-9.

[3]杨宪华,金敏,潘永前,刘霞.教师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调查与思考——以陕西省5所地方本科院校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03):18-22+33.

[4]吕锡冬.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5]陈新星.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法治化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8,6(05):85-88+94.

[6]韩如芳.高职生的心理危机干预[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9):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