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茹(黑龙江省海伦市建城卫生院152300)
【中图分类号】R27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2-0347-0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女子闭经的疗效。方法研究患者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特点,观察患者的中医治疗疗效。结论中医治疗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关键词】中医治疗女子闭经
闭经按病变解剖部位可分为子宫性、卵巢性、垂体性、中枢神经性、下丘脑性闭经;按促性腺激素水平可分为高促性腺激素闭经和低促性腺激素闭经。中医学早在《素问·阴阳别论》就有:“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的记载。《景岳全书·妇人规》以“血枯”、“血隔”分虚实立论。
一、辨证纲目
闭经病因复杂,病证繁多,辨证之重点在于分清虚实,虚者常以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为多见;实者多见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临证应遵循虚则补之,实者通之的治疗原则,虚实夹杂应攻补兼施,同时辨明经病,他病之先后,因他病而致闭经者,先治他病,病去则经渐调。
1.肝肾不足
月经初潮偏迟,或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薄,渐至经闭不行,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阴部干涩、带下量少、舌质淡、苔少,脉沉弱或细涩。
2.气血虚弱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渐至停闭不行,神疲肢倦、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沉缓或细弱。
3.阴虚血燥
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红、质稠,渐至停闭,伴五心烦热,潮热汗出,两颧潮红,甚或骨蒸劳热,或咳痰血,舌红,苔少脉细数。
4.气滞血瘀
月经停闭不行,少腹胀痛拒按,伴精神抑郁,胸胁、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舌边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而涩。
5.寒凝血瘀
月经数月不行,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紧。
6.痰湿阻滞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黏稠,渐至停经伴形体肥胖,胸脘胀满,神疲肢倦,头目眩晕,带下量多,舌淡胖,苔腻,脉滑。
二、审因论治
闭经病因复杂,可分虚实二因。虚多实少,虚者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气血不足,经血无源所致,临证须遵“虚则补之”的原则,以滋养肝肾,补气养血为主,实者多因环境刺激,情志不畅或病理产物壅塞而致,临证应本实者“泄而通之”的原则,以行气活血,温经通脉,祛痰除湿为主,同时虚实夹杂者要运用攻补兼施之法,灵活化裁。
1.肝肾不足
滋养肝肾,调补冲任。方用归肾丸(《景岳全书》)。熟地240g,山茱萸120g,山药120g,枸杞120g,茯苓120g,当归90g,杜仲120g(盐水炒),菟丝子120g。
原方治疗肾水真阴不足精衰血少等症。疲乏无力加人参、白术,夜尿多加菟丝子、覆盆子、益智仁。
2.气血虚弱
健脾益气,补血调经。方用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30g,白芍30g,黄芪30g,炒白术30g,熟地黄20g,当归30g,山茱萸15g,茯苓20g,五味子20g,远志15g,桂心30g,甘草30g,生姜3片,大枣2枚。
原方治疗劳疾虚损,呼吸少气,行动喘息,心虚惊悸,咽干唇燥等。若阴精不足,冲任虚衰,性欲低下者加鹿角胶、紫河车。小腹胀满者加砂仁、香附。
3.阴虚血燥
滋阴清热,凉血通经。方用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熟地90g,生地60g,芍药60g,麦冬60g,知母30g,地骨皮30g,炙甘草15g。
原方治疗水亏火盛,兼见心烦心悸加柏子仁、珍珠母,夜寐欠佳加合欢、夜交藤、黄芩,潮热加青蒿、地骨皮。
4.气滞血瘀
活血理气,化瘀通经。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9g,桃仁12g,红花9g,生地黄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原方治疗胸中血瘀之症。若少腹不温,冷痛去生地、红花,加肉桂、小茴香,小腹疼痛有热感加败酱草、赤芍、大黄;下腹疼痛拒按加三棱、莪术、元胡。
5.寒凝血瘀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经。温经汤(《金匮要略》)。吴茱萸9g,当归9g,牡丹皮6g,阿胶9g(烊化),生地黄9g,川芎6g,芍药6g,人参6g,桂枝6g,半夏6g,生姜6g,甘草6g。
原方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症。若少腹痛甚者加乳香、没药,腹冷痛加肉桂、小茴香。
6.痰湿阻滞
健脾祛湿,化痰通经。丹溪湿痰方加味(《丹溪心法?痰》)。茯苓15g,滑石15g,苍术10g,香附10g,川芎10g,当归15g,白术10g,半夏10g。
原方治疗湿痰。疲乏无力加人参、黄芪,带下量多加黄柏、车前子,肢体浮肿较重者加益母草、泽泻。
参考文献
[1]刘赤选.老中医医案医话选.广州中医学院《新中医》编辑室编,1977,207-208.
[2]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中医妇科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