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观察

于秀云

于秀云哈尔滨市阿城区结核病防治所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实施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严格按照不同的采血方法划分为以下两个组,末梢血组以及静脉血组,各组患者50例,末梢血组患者使用末梢血的采集方法,静脉血组患者使用静脉血的采集方法,对比两组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结果:结果显示,RBC、WBC、PLT、Hb以及HCT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VH、MVHC两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常规的检验选择静脉血的采集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比末梢血的采集方法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103-01

本文将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实施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以不同的采血方法作为出发点,研究在临床上采取不同的采血方法实施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论述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实施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所有患者中,共有男性40例,共有女性60例,年龄主要为25岁至73岁,平均是(42.12±2.32)岁;按照采血的方法不同分成末梢血组和静脉血组各50例。两组于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试剂与仪器选取

试剂选择稀释液与清洗液,仪器选择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抗凝管选择真空抗凝管。在对患者实施检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要求进行测试,在使用之前常规检查仪器的运行情况,确保仪器处于正常稳定的条件下,同时严格的按照试剂盒中使用说明进行操作【1】。

1.2.2采集方法

所有患者都在早上九点确认为空腹状态下完成采集,末梢血组采取末梢血采集,选择患者的无名指或者左手食指内侧,对皮肤进行清洁之后用采血针一次性取血,并将血液放入抗凝管中;静脉血组采取静脉血采集,采集的部位选择患者的肘部静脉,对皮肤进行清洁消毒之后,用采血针连接真空抗凝管一次性采血,血量为0.5~1ml,在采集之后将稀释液加入抗凝管中稀样,轻摇调匀,防止出现溶血情况。对两组患者的血液充分摇匀之后,通过血液分析仪实施血常规检测,在2小时内完成所有样本的检测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采血检测之后的RBC、WBC、PLT、Hb以及HCT等指标情况,其中RBC的正常值为:男(4~5.5)×1012/L,女(3.5~5)×1012/L;WBC的正常值为(4~10)×109/L;PLT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Hb是正常值为:男120~160g/L,女110~150g/L;HCT的正常值为0.37~0.45【2】。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7.0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结果显示,RBC、WBC、PLT、Hb以及HCT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VH、MVHC两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见表1。

表1两种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查结果

末梢采血的部位多在手指或者耳垂,疼痛感较轻,操作简单,但采血动作的快慢、体温高低等均会影响采血质量,致使检验出现误差。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3】,临床血液检验多采用血液自动分析仪,该仪器所检测的血样通常是抗凝静脉血而不是末梢血,这是因为不同部位的皮肤中含有的血细胞成分和血浆比例不尽一致,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且细血管采血量一般很少,采血量得不到满足,也不能随时进行重复的检查,再加上末梢采血通常采用的棉球擦拭消毒,很容易将细小棉纤维进入人体血液,造成计数微孔或是堵塞,严重的会造成感染,更进一步降低了末梢血应用于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几率【4】。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实施血常规的检测过程中,通过静脉血采血的方法比末梢血采血的方法效果更为显著,在临床上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秋青,王爱玲,韩风杰.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2,26:85-86.

[2]林湘蔚.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21:170-171.

[3]高梅,张凌峰,付永航.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24:46-48.

[4]周秀萍.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2,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