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151800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疗法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予以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疗法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予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致残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综合治疗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CIS),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中老年人因脑底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代偿能力下降,易发生脑梗死。现抽选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综合疗法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71.7±2.3)岁。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以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予以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疗法予以治疗,具体如下。
1.2.1脑梗死急性期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神经内科的急症,近年来应用溶栓药、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及外科治疗已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早期诊断和超早期治疗可挽救患者的神经功能,急性期正确处理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及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1)超早期治疗:首先要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认识到脑卒中是一种急症,为获得最佳疗效,发病后应立即就诊,力争超早期合理治疗,包括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和综合性保护治疗等[2]。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及处理。
(3)整体化治疗:脑部病变是整体的一部分,脑与心脏及其他器官功能相互影响,如脑心综合征、多脏器衰竭等。此外,对感染、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症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等亦应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并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采取有效的预防性干预,降低病残率和复发率。
(4)防治并发症:重症病例应积极防治并发症,采取支持疗法,只注重脑卒中本身治疗,忽略整体治疗是不可取的。应利用卒中监护病房和专科病房优势,密切监控患者的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保证充足营养和水分,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积极治疗基础病,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脏合并症、消化道出血和癫痫等。
1.2.2对症治疗
(1)高血压的处理:缺血性卒中后血压升高通常主张推迟处理。发病后24~48小时内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可用降压药,建议用卡托普利(capto-pri1)6.25~12.5mg含服;切忌过度降压使脑灌注压降低,导致脑缺血加剧;血压过高(舒张压>140mmHg)可用硝普钠0.5~10μg/(kg•min),维持血压在170~180mmHg/95~100mmHg水平[3]。
(2)发病后48小时~5日为脑水肿高峰期,应脱水降颅压治疗,20%甘露醇250m1,静脉滴注,1次/6~8小时;速尿40mg静脉注射,2次/日;10%自蛋白50ml,静脉注射;脱水剂用量过大、持续时间过长易出现肾损害、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不良反应。
(3)意识障碍和呼吸道感染者宜选用适当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和防治肺炎,预防尿路感染和褥疮等。卧床患者可用低分子肝素40000U皮下注射,1~2次/日,预防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控制癫痫发作,处理患者卒中后抑郁或焦虑障碍。
(4)发病3日内进行心电监护,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室速和室颤等)和猝死,必要时可给予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血糖水平宜控制在6~9mmol/L,过高或过低均会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如>10mmol/L宜给予胰岛素治疗,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2.3超早期溶栓治疗
目的是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
(1)静脉溶栓疗法:常用溶栓药物包括:①尿激酶(UK):常用剂量75~150万U,平均100万U,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100ml,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②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一次用量0.9mg/kg,最大剂量<90mg;10%a的剂量先予静脉推注,其余剂量在约60分钟持续静脉滴注。卒中患者必须在具有确诊卒中和处理出血并发症条件的医院接受UK和rt-PA溶栓治疗。用药过程中出现严重头痛、呕吐和血压急骤升高时,应立即停用UK或it-PA并进行CT检查[4]。
(2)动脉溶栓疗法:作为卒中的紧急治疗,可在DSA直视下进行超选择性介入动脉溶栓。尿激酶动脉溶栓合用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可能对出现症状3-6小时的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卒中患者有益。目前推荐静脉溶栓与动脉介入溶栓结合,确定患者溶栓治疗送往DSA介入治疗室前立即静脉注射rt-PA30mg或半量UK75万U,随后尽快采用动脉介入再给予rt-PA30mg或另外半量的UK75万U。
(3)临床常用的溶栓药:①尿激酶(urokinase,UK):目前我国临床应用较普遍。UK不仅可在血栓外发挥血栓表面纤溶作用,并可渗透入血栓内激活纤溶酶原,起到血栓内纤溶作用。UK可提高ADP酶活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因此溶栓期不宜合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UK还能拮抗缓激肽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降低全血粘度。UK在体内半衰期为10~16分钟,在肝脏中灭活,清除率个体差异较大,UK静脉滴注30分钟后纤溶效应明显,2小时后纤溶系统恢复正常状态。②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t-PA):是位于人类8号染色体(8p12)的丝氨酸蛋白酶,目前采用基因工程制备基因重组的rt-PA。特点是可定向作用于血栓部位,催化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具有溶解血栓所含的纤维蛋白能力。
1.2.4抗凝治疗
目的是防止血栓继续延伸和闭塞远端的小血管继发血栓形成,改善侧支循环,预防缺血性卒中近期复发。患者如无出血倾向、严重肝肾疾病、血压>180/100mmHg等禁忌证,以下情况可考虑选择性使用抗凝药:①人工瓣膜、心房颤动、心肌梗死伴附壁血栓和左心房血栓形成等患者的心源性脑栓塞易复发;②缺血性卒中患者伴蛋白C和蛋白S缺乏、活性蛋白C抵抗等易发生血栓;③有症状的颅外夹层动脉瘤患者;④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⑤脑梗死卧床患者可用小剂量肝素或相应剂量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抗凝治疗期间应注意皮肤、粘膜出血及镜下血尿等,一旦发现立即停药。需备有维生素K、硫酸鱼精蛋白等拮抗剂,以便处理可能的出血并发症。
2观察指标及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常见的临床类型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血栓形成性脑梗死(thromboticcerebralinfarction)或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指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炎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栓形成导致脑局部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及坏死等,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约4/5的脑梗死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仅占1/5。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引起血管闭塞依次见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导致供血区脑软化或梗死,软化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动脉闭塞多导致缺血性软化,静脉阻塞几乎完全为出血性软化。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病死率为5%~15%,死因中约1/3由于脑病变直接引起,约2/3因严重并发症所致。存活患者致残率较高,仅30%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工作[5]。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20例,有效7例,治疗显效率为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中,显效14例,有效8例,治疗显效率为46.7%,治疗总有效率为73.3%。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予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致残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长有.综合治疗方案在脑梗死治疗上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
[2]沙吉旦·木塔里甫,满孜拉·阿巴拜克力.急性脑梗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20).
[3]吴招燕.综合治疗对脑梗死并发抑郁患者的影响[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7,(7).
[4]刘彦书,秦文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5,(19).
[5]张莉,闫佳兰,王恒跃,张迅.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