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的应用

徐倩青

(苏州冠骏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企业管理,是通过各种策略的运用有计划的组织与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发展确定方向,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竞争的实力全面增强。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激励理论也成为了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策略,并对企业管理的方式与方法进行不断地优化。

关键词:激励;企业管理;应用

一、激励理论的内涵和特点

(一)内涵

激励作为一种心理学的术语,它指的是一种过程,运用激励的方法持续性激发人的动力,让人保持在一种心理激奋的状态中,有极大的动力向某一个目标前进。在企业运行中,促成激励的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其中重要的因素有行为、动机和外部刺激等等,动机属于激励要素中最为核心的一个方面,与行为和外部刺激等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对人们或企业员工造成有效激励。在目前的企业管理手段中,激励手段的作用比较突出,在企业实践中,管理者可以采取多种运用激励手段的方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极大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特点

激励理论发展到今天,在当前的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中,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激励理论,得到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值得后来学者进行学习或借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激励理论可以分为这些类型:内容型、行为改造型和过程型。下面就从这些类型出发阐述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是针对员工的心理需要采取激励手段,主要研究内容为人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动机。内容型激励理论中比较出名的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高低不同等级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人们在低层次需求被满足后,就会继而追寻高层次需求。根据内容型激励理论,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员工的多样化需求,针对性地激励员工,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性激励理论主要是指通过改造被管理者的自身行为,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最大化。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中比较出名的有斯金纳理论。斯金纳理论认为外部刺激往往会直接反映在人们的行为上,有利的外部刺激会使这种行为反应更加主动且明显,反之则不然。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帮助企业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做出有利刺激,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是指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研究激励手段的运用。过程型激励理论中比较出名的是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弗鲁姆的期望效价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指出:除绝对报酬以外,报酬本身的公平性也会影响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企业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1)能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科学合理的激励能产生正能量,也会使企业有良好的生产效应。企业绩效好,员工才有好的福利和待遇。好绩效不仅取决于员工个人能力,更取决于如何发挥激励作用。原有的企业模式是过分强调员工个人能力,尽管员工能力再高,如果没有工作积极性,也不可能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所以员工的个人绩效还与激励水平、工作环境有很大关联。

(2)能最大限度挖掘员工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其潜力的发挥与激励是成正比的。美国哈佛大学经过调查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激励充分,其能力可发挥80%~90%。可见,在企业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不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间赢得竞争的核心因素。

(3)能使企业与员工实现“双赢”。企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企业管理者,在决策问题上具有远瞻性,在管理上要有“艺术”性。工作中强调外力因素的同时,更要关注员工的效率和积极性。对员工从精神和物质上进行关心,恰如其分地做好激励工作,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因为激励能够满足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能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只有员工个人需求满足了,对企业的激励原则有了高度认同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才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的。

三、激励机制设计原则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得知,优势需要是员工的迫切需要,只有满足了优势需要,员工才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要遵循科学的设计原则,充分运用激励的正作用,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选择激励机制方式。激励机制的设计要遵循科学的原则才能实现激励的最大化效应。

(1)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激励机制中的最重要因素。心理学家亚当斯密对公平理论进行研究后发现,当个体在得到报酬后会把自己的付出与报酬跟别人做对比,如果自己与别人条件、能力相当,所得报酬也相当,那么双方都会觉得比较公平;如果两个人的报酬存在很大差异,报酬低的一方就会觉得不公平。不公平是激励中最大的忌讳,如果让激励发挥最大化作用,就必须坚持公平原则。

(2)时效原则在企业管理中设计激励机制,一定要适时及时地把握好激励的时机。“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员工的激情推向高潮,其创造力也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反之,过时的激励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让员工出现焦急现象,降低对企业的信任度,严重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正负激励相结合原则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正负激励都是必要和有效的手段,既能鼓励先进,又能鞭策后进,此项原则的实施须对事不对人,不能有失偏颇,否则起不到激励作用。

四、应用激励机制需注意的问题

(1)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激励方式在众多的激励机制中,现代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激励。因为激励是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的,是鼓励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设计的,一定要因人而宜,实现激励效果最大化。在纺织行业,德棉集团是一个老牌纺织明星企业,面对数以万计的员工,选用的激励机制重点就是生产一线的纺织女工,采用妇女节发放慰问金、外出旅游、延长产假时间等与员工利益息息相关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得到了实惠,激发了她们的工作热情,促进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2)把握好激励时机无论是激励不足,还是过度激励,都不能正常发挥激励的作用,甚至还会起反作用,严重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作为企业管理者给员工设立的目标应是跳跳脚就可得到,不可过高,如果过高,员工努力后仍达不到目标就会放弃;如果过低,员工能轻易得到,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同时,还要把握好激励时机,当员工在通过努力完成一项任务或取得成就后,企业应及时进行激励,因为激励越及时,员工所得到的满足感就会越强烈,就越能促进员工积极性的发挥,积极的行为也会得到不断的强化并长久地维持下去。

(3)建立匹配的激励约束机制无约束的激励是无序的激励,无激励配合的约束是没有活力的约束,因此激励与约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元素。激励机制从员工的正向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员工的正能量,促进企业发展;而约束则应从反向发挥作用,预防和阻止员工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故企业的管理者在运用激励

机制时应建立健全与激励相匹配的约束机制,如对高管人员实行问责机制,让激励机制公开透明、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实行长效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以利于企业健康顺畅发展。

五、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的应用策略

(1)全力打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企业管理者打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是全面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企业员工经过自身努力为企业带来财富的同时,其精神与物质方面也需要合理的回报,才能使员工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并提升员工的价值感与成就感。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可以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使工作效率提升,从而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企业管理者必须让员工人尽其才,按照其能力安排与其适合的职位,促使员工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2)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效结合。

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就是物质,因此企业管理工作中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实施物质激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励形式,例如当前企业普遍实施的绩效工资、绩效奖金、高提升等方式,都可以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刺激。精神激励则是满足员工精神方面的需求,例如:对员工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在公司宣传栏进行通报表扬,开员工大会给予当面的鼓励。

(3)必须注重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应用。

企业管理当中,运用激励理论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并非一成不变。企业实施激励理论,必须按照企业环境以及员工自身的变化来不断改变。在各种激励机制制定的过程当中,要将员

工需求的层次性与变化性充分考虑进来,再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制定并实施激励机制。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员工的生活需求以及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使激励更具层次性与针对性,使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得以实现。

六、结束语

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管理手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激励手段作为最重要的管理手段,运用得当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们应在不断实践中,创新使用激励手段,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新秀.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2:91-92.

[2]王培玉,傅勇.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经济,2011,07:39-41.

[3]黎明,耿晓钢.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企业研究,2013,16:90-92.

[4]王玲玲.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时代金融,2013,30:87-88.

作者简介:徐倩青(1993年6月—),女,2015年毕业于江苏大学本科学历,江苏南通人,现居苏州,在职研究生专业企业管理,工作单位为苏州冠骏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