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多元对话的天空中灵性飞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让学生在多元对话的天空中灵性飞扬

赵元琼

赵元琼四川省彭州市敖平镇雅居乐小学611900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式的阅读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方式。但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呢?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个性改造,做好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程;多元对话;灵性;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081-01

《新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强调了新理念下的对话教学的重要性。如今,这种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正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方式,它极大地拓宽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思维视野。由此,我们提倡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走进阅读教学的课堂,让学生在真正的“对话”中灵性飞扬!为此我做了以下有效的思考与探究: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则能让学生在想象、体验、理解、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地、自由地直接与文本对话,从而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

1、创设课文情境。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媒体资料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媒体资料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

2、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巧妙的设问,像一支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如教学伊始,老师可以让学生看题目,想问题。学生抓住课题纷纷质疑:如为什么?怎么样?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有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3、创设活动情境。教学中老师还可根据具体的课文将表演引进阅读教学中,组织恰当的课堂表演,像“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方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这些形式当然就不是简单的检查汇报学习的结果,而是一场师、生同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文本是学习语文的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形象。首先,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每读一篇课文,就犹如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特定的精神家园,在那样特定的时空中与课文里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悟、经验等。其次,还要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作者“情动而辞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作为读者,就要“披文而入情”,通过解读“三分文章”去感悟“七分深意”。教师要让学生目视文字,进而在头脑中通过想象或联想产生画面,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建构自己新的感悟,新的体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比较、分析、理解,文字就不再是静止的符号,而是充满激情的有色画面和清晰的形象了。

三、个性改造,做好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表现在教师如何用文本,即教师是机械地承接文本知识,还是个性化地改造、处理、整合文本?例如在教学《鸟情》这一课时,我紧紧围绕“鸟”这一主题,大胆拓展,开发课程资源。课始,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各种鸟的图片及有关资料。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鸟的种类真多啊!”“犀牛鸟真有趣,居然能给犀牛当哨兵!”“燕千鸟更神奇,它还能帮尼罗鳄剔牙呢!”……这一拓展激发了学生的爱鸟之情,从而为理解课文作了情感铺垫。课中,在学生体会到由于“我”对喜鹊“小花”的细心照顾而与“小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我让学生看了人和鸟类和谐相处的录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鸟给人类带来了欢乐!课末,再让学生读《自读课本》上的表现人和动物真情的文章,谈谈自己和动物相处的故事,有的学生说到心爱的动物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当个别同学说到自己心爱的小动物死去的时候,哽咽得说不出话来……通过这三次拓展,解读文本而超越文本,超越文本而回归文本,让学生在学习和了解知识的同时,开阔了视野,获得了启迪,丰富了想象,从而增长了智慧。

四、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是课堂上和谐氛围产生的前提,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保障,是老师观念转变的一个标志。全新的“对话”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舍弃“灌输者”的角色意识,把自己放在一个“引导者”、“平等对话者”的位置上,以平等和真诚的态度实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角色不是“主宰”,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起好“引导”作用,不能漫无目的,更不能放任自流。要控制好课堂的节奏,张弛有度。在“对话”中突出授课的重点,突破文本的难点。让师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在情感的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获得最高的教学达成度。更为关键的是,师生之间也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沦落为“对话的奴隶”。因此,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的心灵交流,教师就是要学会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

在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位叫庄雪梅的女生,她性格内向,学生成绩很不好,常常感到自卑。在课上遇到比较简单的问题,我就尽可能地多给她一次机会,让她体验成功的喜悦。慢慢地,她的自信心增强了,课上也经常举手发言了。在上《骄傲的孔雀》这课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喜鹊是怎么向孔雀问好的。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孔雀小姐,你真漂亮呀!”这时我发现庄雪梅把手举起来又放下去,我微笑着说:“庄雪梅,你来说说!”只见她迟疑了一会儿说:“孔雀哥哥,你早呀”!一语既出,整个教室喧闹起来,大家纷纷嘲笑起她来。庄雪梅一脸窘迫,我赶紧挥手示意学生安静,说道:“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听听庄雪梅同学是怎样想的好吗”。庄雪梅说道:“书上写孔雀用的是男‘他’,而且我家的公鸡就比母鸡漂亮,我觉得应该是孔雀哥哥。”教室里立即响声雷鸣般的掌声。

综上所述,“对话”的课堂是丰富多彩、充满灵性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引领学生走进“对话”的课堂,在“对话”中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让学生的灵性在“多元对话”的天空中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