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赞婷(内蒙古牙克石市乌尔其汗医院022159)
【摘要】为了提高对右心室梗塞的进一步认识,探究右心室梗塞的诊断意义,及了解目前治疗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心脏病右心室梗塞右心室梗塞/诊断右心室梗塞/治疗
【中图分类号】R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175-02
【Abstract】Inordertoimprovethefurtherunderstandingofrightventricularinfarction,diagnosisofrightventricularinfarction,andunderstand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currenttreatment
【keyword】heartdiseasewithrightventricularinfarctionofrightventricularinfarction/diagnosisofrightventricularinfarction/therapy
右心室梗塞(RUMI)并非少见现将我院自1996-2006年收治的11例右心室梗塞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30-72岁,并发于下壁5例,下壁+正后壁1例,广泛前壁1例,症状与体征:胸闷,憋气1例,休克8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7例。
1.2心电图表现:本组病例均可见心电图右胸导联特征性表现,U3RST段抬高0.15mv5例,0.2mv3例,U4RST抬高0.15mv1例,U4RST抬高0.2mv2例。
1.3血清酶学检查: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均升高。
2讨论:
2.1右心室梗塞的临床诊断:
右心天之骄子梗塞常并发于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临床除一般心梗症状外,还多出现右心衰竭、静脉压升高,心排血量下降、来重低血压状态,同时伴有缓慢型心律失常。
2.1.1有明显心功能不全表现:颈静脉怒张伴吸气末增强,静脉压升高,充血性肝肿大,双下肢水肿,尿少或无尿。
2.1.2严重低血压状态:由于心排出量减少,造成循环血容量不足,而出现四肢厥冷,意识障碍等,甚至发生心源性休克。
2.1.3各种缓慢型心律失常。Ⅰ度、Ⅱ度Ⅰ型、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传导阴滞及束支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博等。
2.1.4血流动力学诊断⑴:平均右房压>10mmHg或肺毛细血管楔压>15mmHg,平均右房压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0.8也具有诊断价值。
2.2.1IS-T段抬高:ST段在V4R~V6R抬高≥1mv是诊断RVI的一个可靠指标,下壁心肌梗塞(AMI),ST段抬高在Ⅱ、Ⅲ、avF任意两个导联≥1mm;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标准诊断为合并RVMI(1)V3R~V5R的抬高≥1mm;(2)ST段抬高Ⅲ/Ⅱ>1或Ⅲ/Ⅱ;(3)ST段V2↓/avF↑<0.5。
2.2.2异常Q波:在RVM1中Ⅲ导联的巨大Q波大于avF导联Q波,正常人V4R~V6的QRS液群亦可出现QS或QR型,其百分率有V4R~V6R依次升高,而V3R呈Rs,无QS或QR型,若从rS型演变为QS型或QR型100%可诊断为RVM1。
2.2.3T波:T波在急性期ST段抬高时伴T波V3R~V5R直立,随病情恢复,ST段回到等电位线,则T波由直立变为倒置。
2.3右心室梗塞的冠脉病变特点
通常右冠状动脉(RCA)主要供血至左室下壁、正后壁、右室和室间隔的后1/3,在某些人RCA还可供血至左室的后侧壁,因此,右心室梗塞(RVMI)常和左室下壁梗塞。左室后壁梗塞伴发,单纯RVMI少见。有作者报道:(RCA)第一段阻塞52%合并有RVMI且范围较广;第二段阻塞主要引起后壁型RVMI;第三段阻塞只产生右室后壁和室间隔连接处的轻度RVMI;第四段阻塞时不产生RVMI。在非透壁性下壁梗塞病人RVMI的发病率为34%。透壁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RVMI的发生率为71%。RVMI的好发部位为右室的下壁和侧壁,前臂较少见。
2.4右心室梗塞的治疗。
2.4.1输液治疗:量RVMI治疗的基础。RVMI发生后,由于部分右室心肌缺血、损伤、坏死,使右室心肌顺应性下降,右室射血明显减少,造成左室射血来源不足,导致心排血量降低,大量血液淤滞在右心及容量血管而形成右心功能不全或低血压、心源性休克。RVMI的治疗原则是保持生命必须的最适量心排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限制梗塞面积扩大,对低心排出量严重低血压者,必须进行快速扩容,扩容的理论是在广泛RVMI时,左室充盈依赖右房右室的扩张,因此,宜扩充血容量。在扩充血容量的基础上给予血管扩张剂,常选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慎用利尿剂,早期一般不用洋地黄类。临床上特别强调扩张血容量,在治疗中,对低血压要区别情况正确对待,最好在血液动力学监测下进行。(1)右室容量不足或伴有顺应性降低引起的低血压,有人报道RVMI低血压初期RAP、PCWP、RVEDP和C1均正常,经扩容治疗后多数病人短期内病情稳定,BP恢复正常,亦有人报道RVEDP、RAP、PCWP正常,但右室曲线呈“非顺应性图形”给予体液负荷后,RAP升至13.33kpa,RVEDP升高至2.40KPa,血压恢复至13.33~26.66KPa,C1由2.5L/m2mim升高至3.6L/m2mim。(2)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引起的低血压,该类病人仅表现为低血压,而RAP、RVEDP、PCWP及心脏指数(C1)均正常,治疗给予小剂量的儿茶酚胺类药物,如多巴胺或加用适量液体负荷。血压多可恢复正常。(3)双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低血压或休克,注意适当减少补液量,加用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血管扩张剂。(4)伴发严重心律失常的低血压,RVMI伴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常引起明显的低血压要积极治疗,在积极扩容升压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常可收到较好效果。药物不能控制的心律失常,要立即给予临时人工心脏起搏。
2.4.2再灌注治疗
2.4.1溶栓治疗:RVMI患者经溶栓治疗后梗塞冠脉在通与否强烈影响RVMI患者的预后。RVMI患者溶栓后冠脉血流量达TMI-3级者较溶栓治疗后冠脉血流量仅TMⅡ-2级者更能引起心脏内分泌及机械功能的快速恢复(2)。
2.4.2.2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
急诊PTCA,治疗可使RVMI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获得快速改善。能使MAI患者恢复前向冠脉再灌注,更易使梗塞动脉再通,有较低的再发心肌缺血,再梗塞和病死率。
2.4.3并发症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建国,李拥军.右室心肌梗塞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医学综述[J].1996;2(3):102
[2]何永红.急性右室心肌梗塞临床分析.广州药学院学报[J].1995;11(3):210
[3]陈维洲,许玉韵,吕俊升,等.心血管病治疗学[M].第一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7~246
[4]江一清,刘朝中,朱国英.现代冠心病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657~675
[5]黄凤姣.右心室梗塞病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