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邱艳虹

邱艳虹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165000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指导。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2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结果28例患者经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后,16例显效,10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92.9%,未出现并发症;24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85.7%。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侧心力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2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指导。阐述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2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5.2±2.1)岁。

2临床特点

2.1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发展为肺心病需要较长的病程。发病初期,心肺功能一般可以代偿,仅以COPD的症状为主,当发展至失代偿阶段,病人则表现为呼吸循环功能不全,甚至出现衰竭的症状。

2.1.1呼吸系统

有慢性咳嗽、咳痰、气喘的病史。急性发作时,可出现痰量增多、痰液黏稠,由白转黄。随病情加重可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呼吸衰竭症状,表现为口唇、鼻尖、指(趾)甲床、皮肤发绀,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头痛、烦躁不安、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谵妄和抽搐,甚至昏迷[2]。

2.1.2心血管系统

主要表现为右心衰竭症状。早期可有心慌、气促、下肢水肿。随病情加重出现紫绀明显,尿少,全身水肿,常有颈静脉怒张、剑突下可见明显心尖搏动。还可伴有心律失常等。

2.1.3消化系统

主要表现为肝区不适、肝脾肿大、腹水等消化系统体征。病人可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时,还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和体征。

2.1.4神经系统

肺心病加重后,病人可出现肺性脑病的表现。肺性脑病是由慢性肺胸疾患伴有心肺功能衰竭,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综合征[3]。临床上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病人有神志恍惚、淡漠、嗜睡、精神异常或兴奋、多语而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中型:半昏迷、谵妄、躁动、肌肉轻度抽动或语无伦次,对各种反应迟钝,瞳孔对光反射迟钝,但无上消化道出血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重型:昏迷或出现癫痫样抽搐,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反射消失或出现病理性神经体征,瞳孔扩大或缩小,可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休克。

2.2体征

以肺部体征明显。如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听诊呼吸音明显减弱,早期心脏P2>A2。

3护理措施

3.1病情观察

按病情观察要点观察并处理。

3.2卧床休息

急性期给予半卧位或端坐卧位,半卧位可减少机体耗氧量,减轻呼吸困难。保持病室安静及空气流通,减少陪伴人数及探视次数。

3.3饮食护理

进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出汗多时给予钾盐类食物,不能进食者可行静脉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减轻心脏负担。有心功能不全者限制水、钠摄入。

3.4急救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促进排痰。痰液较多不易咳出时,遵医嘱使用祛痰药或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行支气管镜吸痰[4]。合理用氧,必要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急查血气分析及电解质。

3.5药物观察

3.5.1静脉应用呼吸兴奋药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有无皮肤潮红、出汗、血压升高、脉速、肌肉震颤、抽搐等不良反应。

3.5.2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洋地黄类)时应警惕药物毒性反应。(1)胃肠道反应:为洋地黄中毒的最早期表现,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其中首先出现的多为食欲下降,有时可有腹泻;(2)神经系统症状:可有头晕、头痛、倦怠、神志改变、精神异常、黄视、绿视等,倦怠、嗜睡及神志改变可较早出现;(3)心脏毒性反应主要是心律失常,包括冲动形成和传导的异常。

3.5.3使用利尿药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痰液的黏稠情况,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等。

3.5.4注意抗凝血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如皮肤黏膜及内脏有无出血等。

3.6预防并发症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有效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有效咳嗽。指导患者进行腹式缩唇呼吸,坚持氧疗。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药。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3.7心理护理

关心理解患者,加强床边巡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健康指导

4.1知识讲解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诱因及相关知识,鼓励患者积极治疗。

4.2注意生活细节

加强营养,生活规律,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少去人群集中、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戒烟。

4.3避免诱因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各种变应原、有害气体吸入等。

4.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

4.5加强氧疗

告知患者坚持氧疗,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腹式呼吸[5]。

4.6定期复查

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若咳嗽加剧,痰液增多、变黄,气急加重应及时就医。

5结果

28例患者经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后,16例显效,10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92.9%,未出现并发症;24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85.7%。

6讨论

肺心病的发生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作用因素:支气管肺病导致的细支气管、肺泡及气管阻塞,肺实质损害;以限制性胸廓运动为主的疾病,因反复发生肺内感染,支气管扭曲,排痰不畅,胸廓受限,引起肺不张和肺水肿;以肺血管为主的疾病引起广泛的肺小血管栓塞,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这三方面均可导致肺毛细血管床破坏,使血管床的面积减少,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引起肺小动脉痉挛,慢性缺氧所致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加,发生右心室肥大,最终发展为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为右心室肥厚,在我国多见,其发病特点是寒冷的北方地区较南部地区发病率高,农村较城市高,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40岁以上者患病率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6]。所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要及时治疗,避免发生并发症,同时不可忽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通过对本组2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可知,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蔡红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

[2]李雪芬,石慧,马俊梅.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J].包头医学,2015(2):101-102.

[3]刘慧娟,张玉玲.浅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J].医学信息,2013,(11).

[4]崔晓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J].饮食保健,2015,(7):91-92.

[5]周涛,李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5,(4):988-990.

[6]李彩霞.浅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