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体会

郝春英

郝春英(古交市妇幼保健院030200)

【摘要】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结果: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否和护士的心理素质、查对制度、技术水平、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及穿刺后固定方法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水平入手。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心理素质技术水平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321-02

随着病人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病人对医院的要求已不再仅限于单纯的治病,而是更加重视就医过程的安全性,而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出现,使孩子成为一个家庭生活的中心点,孩子生病需要静脉输液时,往往一个孩子,却有至少2位以上家长跟随服务。而家长对医疗技术期望值过高[1],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长,就使他们更加关注护士素质、护理操作全过程的正确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然而,事实上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常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如:孩子的群体特殊性、血管个体差异性、家长的配合是否得当、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心理素质及管理水平等。有一个环节上出现差错均能诱发护患矛盾,甚至产生纠纷。因此,加强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技能将刻不容缓。

1加强心理素质锻炼,全面提升心理素质水平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治疗,护理工作的成功与否。在小儿静脉输液治疗时,首先要做好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愉快的心情,坚决不能让一些不良情绪影响到工作中;其次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安抚,尽量减少紧张惧怕的心理,使患儿和家属及时进入良好的穿刺状态,确保此次操作圆满完成。

2认真落实“三查七对”工作,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正确、严密的实施护理“三查七对”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手段[2],加强对查对制度的落实是防止输液错误的关键,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细心做好操作中的每一个步骤,全面保障输液全过程的安全,把好每一个容易发生差错的环节,降低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3加强业务技能水平,提高穿刺成功率

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要把每次操作都当作第一次,工作中不能掉以轻心,犯经验主义错误,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更好地服务每位患儿。

4要根据年龄、病情及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

小儿静脉的选择除应避免在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窦处穿刺外,还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及身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婴幼儿头皮静脉丰富、表浅、头皮静脉输液方便患儿活动[3],因此婴幼儿多选用头皮静脉。常先选择较大的额上静脉、颞浅静脉、其次是选择耳后静脉、枕后静脉及眶上静脉,这些静脉既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还便于保暖。年长儿一般选择大隐静脉、手背、足背静脉。

5选择静脉穿刺点的方法

选择小儿静脉穿刺点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一般可以通过看、找、摸、推、压摸、拍打、按摩搓擦等方法选择静脉。

5.1看血管:在给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前应仔细查看选择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及血管走行,选择不易渗漏的、且易于家属管理、穿刺容易成功的静脉进行穿刺,确保穿刺一次成功,减少患儿痛苦、减轻家长的焦虑心理。

5.2找血管:如果在皮肤表面一时看不到血管时,不要心慌,要耐心沉着,在头部、四肢仔细找,然后选择一条较好固定,便于保留的静脉。

5.3摸血管:遇到看不见的血管,也可以用指尖顺着静脉的走向探摸,掌握血管的走向、粗细、深浅、是否滑动等,做到心中有数。

5.4指压手推法找血管:四肢静脉适合先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然后用大拇指反复地在静脉的远心端进行压迫,向近心端推行3~5cm,见到血管显露时,便可穿刺。

5.5轻压横摸法找血管:如额正中静脉看不见时,用食指在额部轻压横摸到一条凹陷,该血管位于凹陷内,沿血管走行触摸,可摸到富有弹性的额正中静脉。

5.6拍打法找血管:静脉穿刺中也可采取拍打法,即在患儿的手及足背浅静脉丰富的部位,用手掌由轻渐重的拍打4~5次,血管多数可显露。

5.7按摩搓擦静脉法找血管:用双手的拇指进行按摩,上下肢静脉从血管的近心端沿静脉走行环形按压指(趾)端,用力均匀反复按摩5~6次,再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松紧要适度,然后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也可拿棉棒沾少许酒精搓擦刺激皮肤,血管充盈显露时静脉穿刺较易成功。

6穿刺中的持针手法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用3个手指持针比较顺手,即右手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前后两面,示指持针柄的上面,穿刺时的力度和进针的角度能够控制自如,稳妥进行,穿刺的成功几率较高。

7不同静脉的静脉穿刺法

7.1新生儿: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少,血管就在皮下,选择血管时应该考虑到新生儿的皮肤及血管特征,所以穿刺时应绷紧皮肤,靠远心端5°~10°角进针,见回血后沿静脉走行再刺入一段后固定,进针时应快,但不能过深。另外如遇到新生儿有头皮血肿时应避开血肿,不要在血肿处做静脉穿刺。

7.2婴幼儿:

7.2.1额正中静脉:比较粗,容易固定,绷紧皮肤后20°~30°角进针,针头斜面刺破皮肤后,针头行于皮下时持针下压针柄使针与皮肤角度变小,刺入血管时角度改为10°~15°角,使针身和血管平行向前推进少许即可固定。

7.2.2颞浅静脉:较粗,能看清静脉者由浅入深进行穿刺,回血后向前略平行推进固定。看不清静脉者可用示指或拇指触摸,能摸到静脉沟,根据血管走行在手指引导下进针,刺入血管后如有通畅感,说明穿刺成功即可固定。

7.2.3耳后静脉及枕后静脉:血管大多表浅,管壁薄而脆,应绷紧皮肤后5°~10°角进针,进针要浅不用太深,见回血进针少许即可固定。

7.2.4眶上静脉:位置表浅有弯曲,穿刺时应选择一段无弯曲的血管,5°~10°角进针,缓慢刺入,以防刺破血管。

7.2.5手背、足背静脉:足背血管多表浅,应以10°~15°角进针,见回血后视血管的情况酌情推进少许即可。

7.2.6大隐静脉:扎止血带时不要离穿刺点太远,约在穿刺点上4~5cm处。但是较胖的孩子应该在远端位置扎止血带,如果手指感觉到血管弹性不清楚,可按其血管斜内上方走行的解剖特征,由浅入深30°~45°角进针,较胖的患儿进针应稍深些。

8穿刺成功后不同血管的固定方法

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是一个重要环节。小儿静脉输液成功与否,适宜的固定方法功不可没。多年的实践表明,不同的血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如:

8.1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针头时不可下压针柄,应用左手拇指指尖垫住针柄,左手食指固定针柄,右手迅速固定针头。首先用一条胶带固定针柄,然后用含有无菌敷贴的一条胶带保护针眼,再用另一条胶带交叉固定针柄,并且将头皮针软管盘曲固定于头皮暴露处,最后将剩余头皮针软管固定于同侧耳廓上。另外,也可用弹力网帽固定头皮针。

手足静脉穿刺成功后婴幼儿固定大多用夹板或硬纸板固定,听话的年长儿可不用夹板固定。

8.2手背固定方法:将夹板或硬纸板自手心处插入袖中,固定针头后将除拇指外另外4指固定于夹板或硬纸板上,在手臂端用绷带固定。

8.3脚背固定方法:将夹板或硬纸板置内踝处固定。

8.4大隐静脉固定方法:将夹板或硬纸板固定于足跟处。应注重夹板或硬纸板固定的松紧度,固定时切不可向前推针,以免穿破血管。

总之,儿科输液是一种特殊的护理技术,护理人员应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进程,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积累经验,把护理技能不断提高,运用各种方法全面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红.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纠纷及防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1):1027

[2]刘光维,刘丽萍,赵庆华.“双向查对”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4):913-914

[3]崔焱,刘以娟.儿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