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蓬勃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规划环评可以实现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对构建环保型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规划环评的困境及其破解之道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领域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规划环评;困境;破解之道;分析
规划环评的作用为在规划城市中,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环评的关键内容为对工程项目可能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和污染进行论证,并且提出相关优化和治理措施,进而达到防治环境污染的目的。但是当前,规划环评在发展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困境,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寻求破解之道,对我国构建生态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1、规划环评的主要特点
1.1综合性
规划环评在对项目进行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环境因素、环境考察以及项目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而通过有效措施控制项目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将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1.2不固定性
在开展规划环评相关工作中,需要结合项目建设和运行的具体情况,但是从项目实施的角度分析,无论是项目还是环境都处于动态变化中,无法得出相对固定的结论,因此,在开展评价中,要综合考虑项目对环境所带来的最大影响。
1.3风险性
在开展规划环评中,由于风险因素存在差异,导致规划环评的评判标准也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需要使用合理的方式对风险量级进行整理和排序,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发挥规划环评的积极作用。
1.4统一性
影响规划环评的因素较多,如果不能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会诱发一系列的环境风险,对环评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开展规划环评中,需要综合考虑其统一性和整体性,保证规划的协调和统筹。
2、规划环评中面临的困境
2.1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虽然在我国政府的积极倡导下,规划环评获得了快速以及稳定的发展,并且对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但是其在管理体系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环境监测与与规划环评存在一定的关系冲突(二者具体关系如下图),导致相关工作的开展无法得到协调,对规划环评的质量和效率带来直接影响。
2.2跟踪时效性差
时效性是规划环评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而有效的评价和跟踪,是保证开展环境监测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在环境监测和跟踪评价方面依然不足,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跟踪评价的价值和作用无法全面发挥。
3、破解规划环评困境的相关措施分析
3.1完善相关制度
想要充分体现规划环评的价值和作用,我国需要完善以及健全相关制度,并且做好制度的全面落实工作。首先,在制定以及完善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我国规划环评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保证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次,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合作协调,保证制度的全面以及有效落实;最后,要形成规范以及完善的环评审批机制和流程,加强对相关环评工作的跟踪评价和监督管理,切实体现规划环评的价值。
3.2提升环评质量
为了保证规划环评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要进一步提升环评质量、健全环评内容,可以全面的对环境情况进行准确阐述,以环评报告为前提,加强对实际使用内容的质量控制。首先,要掌握规划环评的环境和资源需求,结合具体情况开展综合布局;其次,对重点内容进行有效标注,提升规划环评的合理性、准确性以及科学性;最后,对环境效益开展分析,积极采取优化措施对污染行为进行控制,发挥监督工作的职能。
3.3优化技术方法
想要提升规划环评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对技术方法和环评设备进行不断优化,在工作中要积极探索、扩宽思维,结合项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评价技术,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评价。例如,为了发挥规划功能,可以使用影像视频的方式进行环境评价,并且鼓励社会机构和公众参与其中,接受来自公众和社会的监督。
3.4健全审查体系
为了保证规划环评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要健全以及完善审查体系:首先,对于从事规划环评的审查人员、专家学者以及工程师,需要提升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保证审查工作趋于专业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其次,要保证审查工作的合理性以及严谨性,在审查环境中,要强调计算方法和理论内容的正确性,对符号、单位和图表进行严格审查;最后,要协调和处理好环境监测与规划环评的关系,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
3.5鼓励公众监督
随着我国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公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也更加重视。在此背景下,当地政府要鼓励公众参与到规划环评中,建立公众核查监督机制,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主动接受百姓的监督,确保规划环评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客观性。
4、结语
总而言之,规划环评的最终目的是保证环境规划向合理化以及科学化方向发展,控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构建生态型社会。因此,我们要对其中存在的困境进行有效分析,并且积极探索破解之道,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耿海清.我国规划环评的困境及其破解之道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S2):368-372.
[2]高正.专家参与规划环评中的困境及成因解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03):31-34.
[3]巩固.“环评风暴”的制度困境解析——以水电项目为例[J].法商研究,2009,26(06):122-130.
[4]赵建军,胡长春.我国推进战略环评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