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成绩在学生的评价中能占什么地位呢?我们从学生的考试成绩中可以了解到多少内容呢?对于学生的成绩,我们只能评定学生学习的好坏吗?本文主要把学生的成绩进行了分析,把成绩的优劣和学生的日常表现结合起来,对我们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成绩分析原则方法班级管理启示
现在,我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呼吁要改变传统的“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的应试教育,给学生减负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但给学生减负,并不意味着降低对知识的传授,并不意味着在学习方面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而是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特长全面培养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素质教育告诫我们不能单纯地以成绩论学生的优劣,诚然,这无可非议。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全面地评价学生呢?成绩在对生的评定中应占多大的比重呢?成绩的背后又能告诉我们多少信息呢?本文通过两个班级12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了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和这些学生的日常表现结合起来,以求能给我们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些启发。
1.成绩分析
1.1分析的原则
分析要本着“公平、公正、合理、科学”的原则,以考试和试卷批改过程“公平、公正”为前提,排除了可能导致学生成绩与实际水平存有偏差的一些偶然因素。
1.2分析方法
根据参照班级,按照一次正式考试的成绩(如学期期末考试)排出名次,并按班级实有人数合理划分出档次,比如十名一个档次。注:我院的考试成绩为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作业成绩占10%,平时测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总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
划分出档次后,算出每个档次内的平均分,结合每个档次的平均分和班级平均分,对每个档次进行说明。
1.3分析过程
参照班级2003级五年一贯制大专11班,班级实有人数61人,参加考试人数60人,请假1人。根据2005-2006第1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按照总评成绩进行排名,按名次高低划分出6个档次。
第一档次(1—10名)平均分为91.8分,最低成绩为84.5;第二档次(11—20名)平均分为79.3分,最低成绩为76分;第三档次(21—30名)平均分为70.8分,最低成绩为66.2分;第四档次(31--40)平均分为62.3分,最低成绩为57.5分;第五档次(41—50名)平均分为53分,最低成绩为48.1分;第六档次(51—60名)平均分为37.9分,最低分为30.1分,班级平均成绩为65.5分。根据划分出的档次,对该班级予以进一步分析。第一档次平均分91.8分,超出班级平均分26.3分,定为优秀;第二档次平均分79.3分,定为良好;第三、四档次的平均成绩略高于或低于班级平均分,定为中等;第五档次平均分离班级平均分有一定差距,定为一般;第六档次距班级平均成绩有较大差距,定为较差。
2.日常表现情况统计
该统计主要根据各任课老师、班主任老师掌握的实际情况加以汇总分析。上面的两个班级是我管理的班级,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比较熟悉,结合各任课老师的反映,我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如下划分:每个班级定出5个表现比较差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平时经常旷课、上课听课不认真、课堂上爱捣乱、不经常完成作业、不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规定的集体活动等等;表现一般的学生,偶尔违犯纪律;表现较好的学生,学习认真,表现积极,关心集体。
说明:表现较差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经常进行教育诱导,但不见效果。
3.日常表现和成绩结合分析
结合本次成绩分析,每个班的表现最差5名同学的成绩均分布在最后一个档次。再结合其他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可以得出学生的总体表现和他们的成绩大体成正比例分布。
4.分析后的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密不可分,教学工作做得好会非常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工作;反过来,班级管理好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这给我们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以很大启示:
4.1班级管理启示:班级管理者应紧抓学生学习。班主任老师在管理班级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尤其是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这部分学生,如果能够让这部分学生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整个班级管理就会井然有序,游刃有余。所以班主任老师应该多运用赏识教育,不断发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多鼓励他们,让他们觉得学习会带给自己很大的乐趣,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会把精力逐渐转移到学习上来。
4.2教学启示:教师宜分层次教学。各任课老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别教学。这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比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提问一些基本的、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回答出来后多加鼓励和表扬,让他们逐渐感觉到付出后的喜悦,他们会渐渐地喜欢上学习。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这会极大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
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有着紧密的关系,班级管理者和任课老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把学生尤其是文化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