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成奇王光源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河口小学277222
一、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根据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情况,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
1.刷牙、洗脸、洗澡、剪指甲等个人卫生。
2.在校“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齐,四个自觉”。
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
4.课间文明休息,走路轻声,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
5.学会感恩,在家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6.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
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
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慢步过走廊。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行为引导,注重反复训练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性都比较差,仅仅停留在“知”的层次上,是难以形成习惯,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稳定的动力定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于是我在落实开学初制定的九个好习惯时做了具体分解。如书本文具的摆放;个人及环境卫生……每周都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
1.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
2.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3.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开学初,刘颖写字不光歪歪斜斜,而且多笔少划。我针对此情,制定了改正方案。反复训练,一个月后就有了大起色,期末,她的写字作业本就成了班里的典范。
三、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都将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要以身作则,作出榜样。碰到同学主动问好,看到地上纸屑弯腰拾起……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美的语言、美的行为蕴含着一种无穷的教育力量,学生耳濡目染,自会受到熏陶。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趣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就会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提供方便。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有计划,反复抓,示范引领,确实能促进好习惯养成,但相应的评价机制更能快速促使同学们养成好习惯。我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评价方法的改变:班级设有值日班长记录表。根据每周提出的好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有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记录,我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一周评比一次,达到评比要求,就换一颗星,张贴在班级“我最棒”的竞赛专栏中,作为雏鹰争章评比的依据。在表扬的同时,我对一些经常违规的同学也进行一些小小的“处罚”。比如:排队不能做到快静齐,就留下来进行单独训练;还有不能按要求做到离开教室桌面整齐的,及时指出让其改正……
五、家校配合,齐抓共管
家庭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的一举一动随时影响着学生。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取得良好效果。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因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