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中军(平昌县马鞍小学四川平昌635400)
当我们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时,脑海里常会涌出许多材料,许多同学不知写哪些好,这就需要我们学会选材。古人云:“着意资源妙选材。”选材好,文章才精美得体,那怎样选好材呢?
1.紧扣中心
做衣服要量体裁衣,否则穿着就不合适,写文章也是如此,有了材料须围绕中心去取舍裁剪。选材不是目的,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表达中心,应以中心的需要分清主次、轻重决定取舍,能说明、突出中心的多写、详写,起陪衬作用的材料要少写、简写,与中心无关,不管材料多么生动,也要坚决删去不写。
2.善于截取
有些同学写作文,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主要是不善于截取。有一位同学写《慰问亲人老红军》从听说要参加慰问活动开始写起,一直写到节目结束。中间写了急切地等待着和老红军爷爷见面,写老红军爷爷来了,大家使劲地鼓掌,队鼓、队号齐鸣,少先队员献红领巾,读慰问信,送苹果,表演节目,听老红军爷爷讲故事……内容很多,但事无巨细,平淡无味。
3.勇于砍舍
作家魏巍有一篇脍炙人口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与这篇通讯,魏巍在朝鲜前线搜集了几百个例子,第一次写进文章里的有二十多个,后来删成五个,写完了以后又砍舍两个,只剩“松鼓峰阻击战”,“马玉祥烈火救朝鲜儿童”、“在防空洞与无名战士交谈”三个特例,这些例子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品质,反映了他们的精神面貌,获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写作文时,对作文的材料也一定要严格筛选,为了突出主干,勇于砍舍支蔓。
4.另辟蹊径
选材最忌讳的是随着别人的脚印走。俗话说,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选材贵在另辟蹊径,选取那些别人没有写过的材料,材料本身有了新意,给别人的印象肯定是新的。
有的同学写作文时,题材太陈旧,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写老师的文章,选“冒雨家访”、“带病上课”、“呕心沥血地批改作业”等来写。这样的文章尽管写的语句通顺,重点突出,但没有一点新鲜感,如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当然别人写过的材料也可以写,法国作家莫泊桑说过:“任何事物的里面,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最细微的事物里也有一点半点未被认识过的特点,我们要去发掘它。”
5.定好角度
选材要有独创性,变换选材角度很重要,变换选材角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5.1多方位想,取最小角度;一个材料选定之后,可以从不同方面想,从不同角度想,然后取最小角度,做到小中见大。
都德的《最后一课》,是写著名普法战争的重大题材,表现爱国主义这一重大主题的小说,但作者选取的角度是新颖的。作者从小处着笔,通过一个稚气懵懂的孩子,在最后一堂法文课中心灵上所受的震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悔恨,表现了普法战争时期法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小说描写的生活场景,是通过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眼看,心想表现出来的,这样的角度,有着强烈的艺术效果。
借“一斑”可以窥“全豹”,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取材于日常生活琐事,却从某一生活侧面,某一生活片段表现出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
5.2多方位想,从侧面取材;有位同学写了《姥姥迷路》的文章,取材的角度较好,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歌颂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的发展和变化,但是作者没有从正面入手,而是通过作为当地人的姥姥在街上竟然迷了路,来反映当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几乎通篇让姥姥谈“街头见闻”和“观后感”便文章一气呵成,显得严谨、紧凑,而姥姥绘声绘色的解说令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5.3多方位想再反弹琵琶;这个选材角度是从题目的相反方面去思考,找出相反一面与题目的关系,然后进行作文。或者就社会上某种流行的看法,然后反其意而用之。
有一位老师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我最不喜欢的人》,有位小作者写的竟然是自己的妈妈!因为她从不关心“我”,虽然是一名小学教师,却比大干部还忙,早上班晚下班,夜里忙着改作业,星期日又要辅导差生,有时还把学生带到家里吃饭……妈妈并不介意我的抗议,只是淡淡一笑:“孩子,等你懂事了,就会喜欢妈妈的。”小作者不喜欢妈妈的这些原因,恰恰是妈妈的可贵之处,把长处当成短处,正话反说,用这种写法赞颂母亲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无私奉献精神,非常巧妙。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当我们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时,要多方位地思考让自己思维的骏马自由的奔驰,或者从小处着笔,向大处发掘,做到以小见大;或者从侧面选材;或者反弹琵琶、正话反说等等,只要多动脑,勤动手,你就可以写出意义深远,跳动着时代脉搏的好文章来。
收稿日期:201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