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华刘桃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1-0070-01
我们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方法是:以阳明经穴和就近取穴为主,取面部患侧阳白、太阳、上关、下关、地仓、颊车、承泣、四白、风池等穴。颈项痛者加翳风,还可配合谷或百会等。以上几个穴位不是每次都用。而是分组交替使用。皮肤常规消毒后找准穴位用28号毫针2-2.5寸的针快速刺入,刺到一定深度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取针。这些穴位可透刺,并嘱病人每日按摩穴位2-3次。手要干净温暖,睡前脸部可做热敷但温度要适中,避免脸部烫伤,因为得面部神经麻痹后,面部温觉、痛觉减退或消失。
治疗40例患者均获满意效果。其中显效14例:1周痊愈两例,1-2周痊愈12例。有效26例:2-4周痊愈23例,第二周开始用电针,患者大部分年龄较大,来诊早。有3例是第5周痊愈,年龄都在75岁以上,体质差,来诊时间晚。
我的体会是来诊的时间与病程的长短呈正比,大多数病人发病前均有诱因。如及时来诊,只用针灸一种办法就能获得满意疗效,但有的病人外敷了一段时间药,局部起水泡,这样针灸穴位容易感染,须注意避开水泡部位。二是时间长了延误了针灸的时间,痊愈就慢。还有一种病人治疗一段时间没什么效果到了后遗症期才来针灸,此时面神经可能粘连或水肿,还没有完全恢复。莫说是针灸,有的用了多种方法,甚至手术也无济于事。实践中体会到,一定要抓紧治疗时机,根据病情辨证施治,确定口腔、五官科疾病的可中西医结合治疗,给患者减轻痛苦。不论哪种类型的(脑血管病除外),早期针灸都会收到满意效果。
2007年时,我曾对20例病人做过比较分析,一组10人针灸,吃中药,另一组10人在其他科室施用其他治疗3-4周后再针灸,结果后组五分之一的人确实症状减轻了,五分之一与刚来门诊时有不同程度的加重。在针灸时我不但增加了穴位,也增加了留针时间,而且还配合了电针、电疗、艾灸等方法,有2例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其他基本上痊愈,平均疗程延长5-6周。本文现在讨论的40例病人不包括外敷的,都是首次来针灸,根据不同的病人增加一些中药治疗和电针,都在较短的时间内痊愈。
经过10多年来临床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自发病起一周内是进展期,针灸可控制其发展,第二周是恢复期,但针刺几次就痊愈的是因患者较年轻,体质好,感受风寒所致,另外得病后要注意面部保暖,避风寒,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