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河北省武安市南关小学056300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完成其认知过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和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并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下面是我的体会,不妨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例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了“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练。
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在开展班级德育工作中,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就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三、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像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了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四、大胆留白,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要大胆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很多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表演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的主体本来是学生,他们应该拥有自己支配学习的时间。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的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
五、结语抒情情更长,激发学情
课堂教学小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堂临近结束时,老师抒情的结语往往会把学生再次带进一个小小的高潮,余音缭绕,不绝于耳。如《荷叶圆圆》一文,有位老师的结语是这样设计的:
“今天,我们学习了《荷叶圆圆》,知道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喜欢荷叶,小朋友也喜欢荷叶。等到夏天来到的时候,让我们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小池中的荷叶、荷花,去观赏夏夜天空中调皮的星星,你会发现:夏天是多么美好、多么有趣!”
诗意的结语给诗意的课堂增色不少,而且学生善于模仿,如果老师课堂上的语言富有诗意,文雅而又规范,那么不仅能激发情感,而且对学生的语言面貌、成长都会产生影响。
总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这样才能获得事半攻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