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浅谈小学语文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胡巧银

肥乡县毛演堡中心校胡巧银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9-0031-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狠抓双基,注重习惯养成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一)加强写字训练。

1、强化用部首、音序、数笔画查字法,使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识字中,学生观察比较形近字之间的细微差别,这就培养了学生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这些能力是为学生从事探究学习不可缺少的,所以加强识字训练,就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识字的过程是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掌握汉字不仅要分别认识音、形、义这三个因素本身,特别是字形本身的结构关系,同时,还要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统一联系。

2、加强写字教学,从“点、横、竖、撇、捺”五种基本笔画开始练习。先描红,后临帖,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二)注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四个方面:

1、多读书。阅读能启迪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认知、理解、想象、思维、鉴赏、概括能力,能激发学生产生新思想,新方案,新作品。阅读过程是一个由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是通过视觉器官将信息反复传入大脑而引起的,以理解为中心的心理活动。

2、善思考。在教学中可采用一些具体做法:一是遇到疑难处要精思,思而不解,或查资料,或请教他人;二是在精彩处要精思;三是于无疑处精思。即要仔细思考。思维能力是人的智能核心,也是创造能力得以表现的基础,勤思利于培养“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开拓型人才。3、勤记忆。培养记忆力:第一,要勤“记录”,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读书过程中,要圈点批注,提要钩玄,发现名言佳句,精彩片段,典型事物,随手摘录成卡片,写成笔记,以卡片、笔记构筑知识的殿堂;第二,要勤“记忆”,对于名言佳句,精彩片段,不妨多背背,集腋成裘,必有大用。

4、多运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去看、去听、去想,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的材料,逐步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做好读书笔记。

学习中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会发现许多和原有知识经验不一致或矛盾的现象,使头脑里经常带着“为什幺”。同时,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指导学生自学。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的阅读是最重要的,在课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课文阅读应教会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阅读:

一、读目录目录是整册教材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的提示,是教材内容的提炼和概括,读目录利于抓整册教材的结构线索,利于抓整册教材的体系,利于找重点(即找出教材中的重点单元、重点课文,找出整册教材的难点单元、难点课文)。

二、读提示每一册课本前有前言、说明;每单元前有单元训练、重点难点;每课前有作者生平简介。读阅读提示,有利于对册、单元、篇的整体把握,利于抓住重点。

三、读题目有的题目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读题目,分析题眼,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阅读的重点。

四、读正文应注意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1)记叙文要理清记叙的要素、线索,从事物的发展变化入手,分析文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赏析艺术特点。(2)说明文要弄清说明的对象,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议论文要引导学生分析论点的提出,论据种类、作用,论证的方式、方法,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4)文言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注意古今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之”、“乎”、“也”、“其”、“而”、“则”等文言虚词的含义及作用,了解判断、被动、省略等常见文言句式的一些基本特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体会古代文化思想的精髓。

使用工具书教师要传授使用字典、词典及其它工具书的方法,快速使用工具书的技能技巧,并使之正确掌握。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对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内容作彻底消化。这样既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更能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创设教学氛围,提供适宜环境

(一)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一定的能力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青少年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探究意识的表现。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探究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展现个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是要鼓励学生敢疑敢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只重数量,不计质量,实行问题无错原则。二是教师应教给学生寻疑提问的思路、角度、范围和方法,使学生提起问题有的放矢。三是教师可“抛砖引玉”,从不同角度提些问题作示范,开阔学生的视野,诱导学生发现问题。

总之,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扎实地进行双基训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究的氛围,不断开阔学生的探究时空,在教学中让学生珍视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使质疑、设疑、激疑、释疑、布疑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就能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探究学习能力就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