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31100
摘要:目的:对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实施自省式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艾滋病高危人群中420例进行研究,对其实施自省式健康教育,分析实施前后的可接受性和对艾滋病认知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后,相比于实施前其可接受性较高,主动使用安全套和进行性病检查的人数显著增多,差异显著P<0.05。结论:艾滋病对人体健康存在较大的威胁,给予自省式健康教育则可以显著提高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程度,提高其可接受性,增加艾滋病预防的措施,从而显著降低艾滋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预防控制;自省式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艾滋病是世界上危害较大,传播较广的一种疾病,它已经成为世界上公共卫生组织主要预防的疾病之一,由于目前临床上对艾滋病的治疗并无较好的方法,因此在生活中应积极做好预防。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它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艾滋病发生率最高的为非洲地区,但是随着人口的流动和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艾滋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艾滋病感染后致死率较高,因此应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告知人们积极预防艾滋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市自2016年4月-2017年8月艾滋病高危人群中的4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0例,女240例,年龄为16-52岁,平均年龄(26.5±7.5)岁,病程为2-8年,平均病程(3.5±1.5)年,纳入标准:所有人员均符合本次的研究目标,接受此次的研究,无畸形、无精神和认知障碍、无妊娠、严重外伤等。排除标准:排除不能积极配合此次研究的人员、有严重精神和认知障碍的人员。
1.2方法
(1)可接受性调查:自制可接受性调查表进行调查,了解人们是否可以接受艾滋病的宣传,将研究对象的具体年龄、性别、确诊日期、临床表现等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在调查中向人们询问“宣传不会传染艾滋病的行为”“检查后为阳性是否需要告知家属及配偶”等是否有利于预防艾滋病[1]。(2)自身式健康教育:在学校、医院、机关政府、娱乐场所等进行健康教育,具体为:①向人们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发病后的症状,患病后的结果以及传播的方式,让人们可以正确的了解艾滋病的情况,并且对于患有艾滋病的患者给予关怀,告知人们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范;②将患有艾滋病的人群与未患有艾滋病的人群分开,大力宣传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从而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同时告知其疾病控制的有效性和对其身体的影响,让其有足够的希望,积极配合;向未患病的人群讲解艾滋病的危害性,告知人们加强重视,降低艾滋病的发生率[2]。③构建良好的网络系统,对基层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性地培训,从而让相关人员可以进入基层进行宣教,提高预防的意识[3]。④制定合理宣教方案,可以通过拉横幅、微信群、发放手册等方式向人们进行宣教,但是也应注意防止人们产生恐慌心理,让其正确认识疾病和传播途径,告知高危人群主动使用避孕套、不可共用注射器等,积极预防艾滋病[4]。
1.3观察指标
分析实施前后的可接受性和对艾滋病认知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值检验),以SPSS版本最新软件进行计算,对于计算后结果的有效率见P<0.05。
2结果
2.1艾滋病危害宣传可接受性
在420例中,398例认为总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行为,如“握手、共用电话、清洁的餐具”,并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418例认为当诊断为艾滋病阳性后不告知家属及亲人,也不利于预防艾滋病;较多的人员可接受正面宣传艾滋病,如表1。
3讨论
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受到艾滋病毒(HIV)的感染而引起的,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发病后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及神经系统症状等。由于其危害较大,因此需要尽早预防[5]。
在针对艾滋病高危人群时,实施自省式健康教育后可让人们重视艾滋病的发生和预防,正确了解艾滋病,告知其危害性,从而积极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本次研究后发现,对于艾滋病宣传的可接受性为99.52%,且自身预防行为也显著提高。表明实施自省式健康教育后,针对未患病的人群向其讲解艾滋病的危害,让人们做好积极的预防措施,而对于已经发生的人群则告知其积极配合治疗,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同时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保护他人安全,降低艾滋病的发生率[6]。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的预防实施自省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洋.浅谈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5-46.
[2]杨红叶,谭毅.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1):82-86.
[3]侯彩芬.艾滋病患者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95-196.
[4]陈献军,陈允刚,梁英芳等.参与式健康教育方法在农村艾滋病疫情严重地区的应用[J].应用预防医学,2017,23(3):234-236.
[5]胡霞.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性防治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5):161-162.
[6]林玉冬,李珍生.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探索及同伴教育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7):2297-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