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腋静脉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早产儿腋静脉的应用体会

王梅

王梅(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242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进行总结,随机记录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历数。结果腋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简单,且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头皮、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早产儿采用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和输液局部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36-02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吸吮困难、生活能力差、经口喂养不能满足其热卡的需求,常需持续静脉营养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治疗和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留置针在新生儿中已广泛应用[1][2],早产儿头皮静脉表浅细小,连续输入静脉高营养液容易发生外渗,造成局部皮肤坏死,而腋静脉管径粗大,走行直,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少。我院新生儿科自2012年开展腋静脉穿刺术后,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比较、总结经验,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为我科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住院的345例行静脉穿刺的早产儿进行观察,其中173例行腋静脉穿刺,172例行头皮四肢静脉穿刺。年龄0~2小时,其病情轻重,用药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腋静脉解剖位置

腋静脉即为贵要静脉的延续,起始在腋腔下部,沿腋窝中点稍外上方向胸壁前行,经腋窝跨第1肋外缘后续为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在起始段位置较表浅,与腋动脉伴行,全长均位于腋静脉前内侧,当上肢外展时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前面。腋静脉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在体表投影相当于上肢外展90°,自锁骨中点至肘窝中心的连线上1/3为腋静脉[3]。

1.2.2穿刺材料:统一采用BD公司24G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贴。

1.2.3穿刺方法: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按常规穿刺方法。

腋静脉穿刺方法:将患儿置开放式辐射台上,平卧位,使穿刺侧上肢伸展并上举,腋窝呈水平暴露,不用止血带。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紧,助手在固定患儿的同时用食指按压腋静脉的近心端(腋窝下两横指),使血管充盈显露。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内侧,颜色呈蓝色无波动,局部用碘伏消毒两次,消毒范围6~8cm,常规消毒后将留置针在腋静脉下方0.5~1.0cm处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4],见回血后将留置针针芯拔出少许,软管轻轻送入,然后拔掉针芯,用3M透明敷料固定,将穿刺点置于敷贴中央,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敷贴,不会引起局部皮肤张力的改变[5]。再在敷贴上标明日期及操作者,手臂恢复自然位置[6]。接液体后滴注顺利,患儿安静无不良反应,证明穿刺成功。若误入动脉回血成冲击状,颜色鲜红,液体不滴,推注药液时阻力大,腋下局部皮肤呈树枝状苍白,应立即拔出,棉签按压5min后重新选另一侧腋静脉进行穿刺。

2.结果

2.1不同穿刺部位的保留结果比较,腋静脉留置针173例,平均每例保留时间为7天,最长保留时间为20天,头皮四肢静脉留置针172例,平均每例保留3天,最长保留6天。

2.2不同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比较,腋静脉留置针173例,发生静脉炎2例,堵管10例,外渗15例。头皮四肢静脉留置针172例,发生静脉炎12例,堵管32例,外渗48例。从两组结果来看,腋静脉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与头皮四肢静脉。

3.结论

腋静脉管径粗大、走形直,血流量大,流速快,留置针套管进入血液后漂浮在血管内,减少了留置针套管对血管壁长时间的机械性摩擦[7],输入的静脉营养液随血液快速进入循环,减轻了药物对局部血管壁的刺激。腋部的活动幅度相对较小,并且腋静脉位置隐蔽,不易被患儿抓掉,安全性较高,有利于长时间的静脉输液治疗,也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经X线观察即使手臂下垂留置针也不会打折[8]。而早产儿头皮静脉表浅细小,血管壁薄嫩,管腔窄,留置过程中针尖软管部分紧贴血管内壁,针体易刺激管壁导致静脉损伤,静脉回流速度慢,在进行全静脉营养(脂肪乳氨基酸溶液)时可造成血管壁机械性损伤而引起局部发红、苍白、甚至坏死,长时间留置易发生静脉炎。四肢静脉留置针多在大隐、肘正中、贵要、桡静脉等静脉留置,活动幅度大,易被患儿抓脱落,且护士在更换尿布等操作是也极易导致留置针脱落,故留置时间大大缩短,增加了患儿疼痛及护理工作量,也不利于早产儿疾病的恢复。

总之,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费用较高,腋下表浅静脉较头皮四肢浅静脉留置时间长,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的概率小,减少了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次数,从而减轻患儿痛苦及治疗护理费用,在危重患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是较为理想的方法,既安全又经济,家长也易接受且提高了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梅,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概况[J].右江医学,2007,35(3):330-331

[2]胡永群,喻玲芳,陈瑛.NICU患儿静脉留置针部位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1):8-9.

[3]胡艳群,李君,赵宏.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危重婴幼儿救治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94-95.

[4]罗晓琴,李艳.腋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抢救中的运用[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1):133.

[5]姚苏宁,严小惠,周菊芝.社区静脉输液法的应用现状及减少不良反应的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5-1516.

[6]王慧,张成,应晓芦,等.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06,7(7):133-134

[7]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18(3):219.

[8]赵京雷,王醒梅,姜红,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腋静脉穿刺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