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诊断鉴别胃间质瘤价值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经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诊断鉴别胃间质瘤价值评价

蒋海龙

【关键词】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胃间质瘤

EvaluationofcolorDopplerultrasonographyindifferentialdiagnosisofgastricstromaltumors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andevaluatetheapplicationvalueofcolorDopplerultrasonographyinthedifferentialdiagnosisofgastricstromaltumors.MethodsTheimagingdataof36patientswithgastricstromaltumorconfirmedbyoralultrasoundcontrastcolorDopplerexamination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7toMarch2018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locationofgastricstromaltumorsatdifferentlevelsofgastricwallwasclearlydisplayedunderoralultrasoundcontrastDoppler.Allthegastricstromaltumorswerefoundtobesingle,andthestomachbodyandthebottomofthestomachweremultiplelocations,andthetumorsize(diameter),contourboundary,echocondition,RI(resistanceindex)andbloodsupplycouldbeidentifiedforbenign,malignantandborderlinetumors.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colorDopplerbyoralultrasoundinthediagnosisofgastricstromaltumorsandthedifferentialdiagnosisofbenignandmalignanttumorsisofgreatvalue.

[Keywords]Oralultrasoundcontrast;ColorDoppler;Gastricstromaltumor

在临床胃肠道肿瘤中,胃间质瘤所占比例较小,约占其0.2%,年龄在50到70岁为其高发年龄。胃间质肿瘤的发病组织基础是胃壁的间质细胞,与常见的上皮起源的肿瘤不同[1]。胃间质瘤细胞主要起源于间质梭形细胞或类上皮细胞,并由上述两种细胞异常增生所致,因其与间质平滑肌来源的肿瘤,即平滑肌瘤在组织形态上具有极高的相似度,故在临床诊断中较难对二者进行鉴别[2-3]。为此本次研究将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应用于胃间质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过程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书的前提下,选取36例患者(均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在我院诊疗)的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检查资料及病理诊断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基础资料,且患者均在我院确诊为胃间质瘤并施以手术治疗。3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0例、16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年龄在39至68岁之间,平均(53.36±9.25)岁;女性患者年龄41~69岁,平均(55.07±9.29)岁。出现明显左上腹部不适等临床表现的患者19例、经体检发现明显体征的患者17例。两组患者基础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研究标准。

1.2方法

(1)口服超声造影检查:在患者口服造影剂后对其胃部(包括胃底、胃体及胃窦部)进行多方位超声造影检查,获取胃间质肿瘤在胃壁中的发生部位、轮廓边界及回声情况等上述4个基本信息。

(2)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彩色多普勒对胃间质瘤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流进行显像,调节出最清晰的图像,对胃间质瘤的血供情况进行采集。另外记录胃间质瘤的直径、RI信息。

1.3疗效观察指标

胃间质瘤的回声情况分为回声均匀分布及非均匀分布。血供情况有血供充足及不充足,其中彩色多普勒检查中血流信号未被检出或仅检出呈散在点状或小短棒状分布的血流信号为血供不充足,如检出长条状分布的血流信号则记为血供充足。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胃间质瘤的发生部位

所检查的36例胃间质肿瘤患者均为单发性肿瘤,其中位于胃体部的有17例(占47.22%),12例位于胃底部(占33.33%),另有5例位于贲门部(占13.89%)、2例位于胃窦部(占5.56%)。另发生于黏膜下(腔内)的有13例(占36.11%)、胃壁间的有7例(19.44%)、浆膜下(腔外)的有16例(占44.45%)。

2.2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病理诊断为良性者18例、恶性者12例、交界性者6例(良恶性分组以病理诊断分型为准),其中良性者呈圆形或椭圆形轮廓、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楚、回声强度较低且分布较为均匀,大小(直径)在29.36~50.58mm之间(平均44.21±25.14mm),血供充足、RI平均值为0.53±0.25;恶性者形态轮廓多不规则、回声强度亦较低但分布不均匀,大小(直径)在53.98~118.56mm之间(平均94.36±22.04mm),血供亦充足、RI平均值为0.75±0.13。交界性肿瘤检查结果介于良恶性之间。具体数据见表1、2.

表1超声造影检查结果[n(%)]

3讨论

由于胃间质瘤在生长方式、生长部位、肿瘤形态及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平滑肌瘤等其他胃部肿瘤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该病变经常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肿瘤,进而不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4]。另一方面,即使与其他肿瘤鉴别出,其良恶性的鉴别在治疗前也很重要[5]。本院选取36例患者的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检查资料及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应用价值。

胃间质瘤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特征:良性胃间质瘤在体积上较恶性瘤小,本次研究中良性胃间质瘤共有18例,其直径在29.36~50.58mm之间,平均直径为44.21±25.14mm,大多数良性瘤的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楚且少有黏连,由于大多数良性肿瘤多呈外生膨胀性生长,因此多向浆膜面(腔外面)生长,因此肿瘤生长部位所对应的黏膜面(腔内面)光滑平整且无溃疡组织覆盖,由于肿瘤内部组织分布均匀且疏松,因此回声强度较低且分布较为均匀[6]。另外由于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较慢,其内生血管的生长可以与瘤体的生长相匹配,故其血供较为丰富,故在彩色多普勒上可以检出长条状分布的血流信号,另由于良性肿瘤生长速度慢,其生长较为均匀,对周围静脉血管的压迫影响较小,故静脉回流尚为通畅,RI平均值较小(本次研究为0.53±0.25)。恶性胃间质瘤在体积上较良性瘤大,本次研究中恶性胃间质瘤共有12例,其直径在53.98~118.56mm之间(平均94.36±22.04mm),大多数恶性瘤无固定形态,由于大多数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因此可以向浆膜面或黏膜面生长,因此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楚且有黏连,由于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血供不能适应其生长速度,因此内部存在较多坏死组织,因此回声强度较高且分布不如良性肿瘤均匀[7]。另外由于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较快,其内生血管的生长更要适应其生长速度,血供亦充足,另由于良性肿瘤生长速度快,其生长不均匀,对周围静脉血管的压迫影响较大,故静脉回流受阻,RI平均值较良性大(本次研究为0.75±0.13)。

综上所述,在胃间质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的技术对其诊断有极大的帮助,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美莹,葛辉玉,苗立英,等.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胃间质瘤与BormannⅡ型胃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02):227-231.

[2]高美莹,苗立英,葛辉玉,等.胃间质瘤超声造影表现与良恶性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33(02):184-186.

[3]许贤照,杨天煌,林小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胃间质瘤的鉴别诊断[J].医学综述,2015,21(15):2863-2865.

[4]孙占和,冯宪超.口服胃窗声学造影与静脉声学造影联合应用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30(04):301-302.

[5]李国政,刘增强,张丽红,等.经静脉超声造影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8(10):715-716.

[6]穆晓俊,刘亚斌,刘毅,等.胃增强CT与超声双重造影诊断胃间质瘤临床价值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9):5773-5776.

[7]孟小丽,舒俊,任转琴,等.MSCT增强扫描对贲门部胃平滑肌瘤与胃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08):1494-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