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动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论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动机

潘方考

潘方考

(贵州省晴隆县大厂镇沙田小学,贵州晴隆561409)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302-01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它是以智力为主要依托,以创新为主要核心,这就急切需要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材。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

一、以生活为引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灯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感受成功激发学生学生产生创新欲望

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到综合练习这一阶段时,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9+4”,有的说“18-9”,教师将这些题目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很高。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

由于受家庭、社会的溺爱感化,儿童的信赖意识比较强,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再加上传统教育的养成,致使学生迷信老师的意识比较严重。这种现象制约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创造欲望,更缺乏创新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彻底消除依赖意识。因而: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生活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自主、发展、有潜力的人,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能喜优厌差。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知识和智慧的阳光均匀地撒向他们,在他们心灵中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这样学生会对自己、对老师充满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激情:2、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的意见对与否,只要他们能发表见解,都要加以鼓励和表扬,及时表扬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引导扶正有错误的意见,补充不完善的意见:3、在评价学生答问时,教师要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满腔热情、语言自然,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平等、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四、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发现,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计算公式后,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pide;2。因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pide;2=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pide;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地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具有创新意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创新情趣,多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创新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不断教给创新方法,总结经验,大胆改革,正确引导,及时点拨启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不断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参与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郑国民.《数学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吴正宪.《我与小学数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