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繁叶茂促花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枝繁叶茂促花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后反思

李红梅

李红梅河北省顺平县大悲乡大悲中学072254

摘要:读和写是语文学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读”是理论,“写”是实践,读写结合,便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们密不可分。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逐步变“理解课文”为主的解读式教学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要善动心思,巧抓契机,适时练笔,丰富积累,锤炼语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写作素材,注重积累,不断引导学生锻炼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教材读写结合

这学期我校的语文教研组有幸承担了《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研究》市级课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承担的子课题是“语文课堂教学读写结合的有效性”研究。面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面对语文课堂教学以阅读为主阵地的授课实际,面对当今中学生写作无源、文字无情的现状,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如此之重。

一轮理论学习过后,是课堂实践研究。我的课堂实践课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本课篇幅较长,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入手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目标:

一、通过读、写、练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成语。

二、通过速读课文,抓关键词,关键句子,提取文本主要信息,为袁隆平写人物简介。

三、概括典型事例,朗读细节描写,找出大量数据,分析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四、了解袁隆平的卓越贡献,学习他的科学精神,为袁隆平写颁奖词。

五、渗透“知识价更高”的科学观念。

根据文体特征,为了体现对课堂写作的重视,这节课我抓了两个写作点,一是提取文本主要信息,了解袁隆平的生平经历,为其写人物简介;一是学生在了解袁隆平的卓越贡献后,进一步升华,为其写颁奖词。一堂课下来,我的心情不是轻松,反而更沉重。我深深地感受到:课堂写作目标的顺利达成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深入研究教材,需要方法过程指导,需要真实有效的操作。课堂教学需步步扎实,层层铺垫,情感与激情的碰撞,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才能促成课堂写作之花魅力开放。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对语文课堂教学读写结合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研究教材是读写结合的前提

初中语文教材六册的教学单元编排以主题为主兼顾文体,这样安排不但有利于阅读的开展,也有利于写作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多形式、有序地推进。要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阶段目标(7~9年级)进行全盘考虑,不刻意把一些目标固定安排在某一年级,而是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有好用的“触点”就适时落实一个个写作教学目标。如能依照阅读教学中内容和形式的变化,相应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落实写作教学目标,既可做到“有的放矢”,又能做到灵活多变。

研究教材,关键要研究教材中可用、好用的读写结合的“点”,也就是分析课内文本哪些可以作为读写结合教学的范例,根据读写结合的不同范例建立不同的读写课型。

1.记叙性文章可建立读写结合的课型。景物描写的烘托,人物描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谋篇布局,波折,伏笔,悬念,转换视角,细节描写,拟题,语言运用(修辞的运用、多种表达形式的训练、仿写、补写、添写、扩写、缩写、续写),语言积累(字词、成语、佳句、句式、好段、名篇)。创意写作,为人物写简介,写颁奖词,巧对对联等。

2.写景抒情类文章可建立读写结合的课型。观察,描写(层次、细致、用词、修辞),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写法(想象、对比、衬托、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3.议论性文章可建立读写结合的课型。提炼观点,写作思路的严密,围绕中心表达观点,感叹句、反问旬、排比句的运用。

4.文言文可建立读写结合的课型。添加细节描写,写人物小评论,积累、鉴赏等。

5.古诗词可建立读写结合的课型。积累运用,扩写成形式多样的小短文,写赏析和点评,以诗词名家分类整理并运用材料写作文,以诗词的内容分类整理并积累运用。

二、过程指导是读写结合的关键

如果说研究教材是静态的“预设”,而过程指导则是动态的“生成”,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例如上文中的第三段评价。

三、真实有效是读写结合的宗旨

读写结合的真实有效性不仅体现在课前的研究教材和过程指导环节,还体现在课后的跟踪、反馈环节。只有老师实实在在教,实实在在导,学生实实在在学,实实在在积累、借鉴,实实在在运用,才能把写作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写作程序性知识,再把写作程序性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立足初中语文教材,可挖掘丰富的写作资源,解除写作教学“无本可依”的困惑;我们应从理性的角度来研究“读写结合”的设计手法与设计角度,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课堂教学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使阅读和写作两者相得益彰,让语文课堂的写作之花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