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秋凤1覃玲玲2(广西宜州市人民医院5463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252-01
【摘要】目的探讨芦荟湿敷治疗输液渗漏的效果。方法将62例患者按输液渗漏发生的时间顺序分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用芦荟片湿敷,24小时后观察两组局部损伤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6.7%,对照组治愈率为20%。结论芦荟湿敷治疗输液渗漏优于硫酸镁湿敷。
静脉输液是防病治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给药途径,但在临床工作中,因一些主客观原因而可能出现药物外渗或渗漏损伤。药物渗漏是临床药物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静脉输液不当会造成血管损害。尤其是长期静脉输液致静脉永久性损害,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因此,及时观察和处理渗漏问题,是保障病人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
处理输液渗漏的传统是用50%硫酸镁湿敷,3天内有效率为66.7%,芦荟片在人体皮肤上可迅速被皮肤吸收,具有良好的湿润,软化及平滑作用。还有促进纤维细胞及表皮细胞生长的作用。为了提高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本院对32例输液渗漏患者采用芦荟法湿敷,并与单纯硫酸镁湿敷进行比较,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纳入标准:输液渗漏量评估局部肿胀直径3—8cm,疼痛明显,活动受限,皮肤颜色及皮肤温度有改变,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渗漏周围有溃疡或白斑,皮肤温度低,继发感染。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患者62例。将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期间的3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为70.1岁。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期间的32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为7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现药物渗漏,应立即停止输液或更换注射部位,予湿敷处理。
1.2.1观察组将芦荟叶子捣碎直接敷在皮肤肿胀处,上覆盖一层薄薄的方纱。或者将芦荟叶子切成薄的两片,直接敷在肿胀的皮肤上,芦荟片覆盖范围大于肿胀部2—3cm,最后以保鲜膜固定。持续湿敷,根据情况更换纱布和芦荟片。
1.2.2对照组将纱布浸入到50%硫酸镁溶液内,取出轻挤,以不滴药液为度。双层纱布布置于局部皮肤肿胀处,覆盖范围大于炎症局部2—3cm,持续湿敷,待干后更换。
1.2.3疗效判断标准湿敷72小时后观察局部组织和询问患者自我感觉,治愈:局部肿胀及疼痛消失,皮肤温度、色泽等基本恢复正常。好转:局部肿胀及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局部稍有红热。未治愈:局部肿胀及疼痛等症状改善不明显。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
2、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
3、讨论
3.1芦荟湿敷治疗输液外渗效果优于硫酸镁,采用50%硫酸镁纱布在皮肤肿胀处持续湿敷,起效较慢。原因为50%硫酸镁不能对抗药物的高渗状况,湿敷后无法立即控制水肿的范围扩大。芦荟能有效促进细胞再生,具有使皮肤收敛,柔软化、保湿、消炎的性能。表1显示,芦荟片湿敷外渗组织,72小时治愈明显高于50%硫酸镁纱布持续湿敷。
3.2芦荟湿敷治疗的注意事项:湿敷过程为了能持续保持湿润,在芦荟片外加保鲜膜固定,注意松紧度适宜,以减少芦荟水分的挥发。同时也便于患肢的肢体活动,湿敷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弹性及有无淤血,组织坏死等情况,了解患肢手指活动,感觉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抬高患肢与床呈30—60°,肿胀减轻后加强手腕活动,活动次数不限,每次10—15min,活动强度以不感疼痛为宜,促进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1]李瑞萍.静脉化疗中的血管防护探讨的问题.2007.16.
[2]宋秋豫.仙人掌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4.
[3]施倩.地塞米松联合马铃薯片湿敷治疗造影剂渗漏的效果观察.护理与康复.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