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浩(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二人民医院浙江温州325006)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362-02
【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钢丝、重建钢板、螺钉经锁骨与喙突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用手术方法治疗锁骨骨折88例,其中克氏针钢丝内固定42例,重建钢板或锁骨钢板内固定28例,螺钉经锁骨与喙突固定18例。术后随访回顾性分析三种内固定方法的适应证、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经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个~28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骨折的手术方式由骨折部位及粉碎程度而定。
【关键词】锁骨骨折手术方式内固定
锁骨骨折临床上常见,幼儿及老年人大多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对青壮年患者而言,以手术治疗为主,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骨折愈合率,自2006年9月~2011年8月,我们根据不同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锁骨骨折88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8例,其中男53例,女35例,左侧46例,右侧40例,双侧同时骨折2例,年龄16岁~60岁,平均28.6岁,其中克氏针钢丝内固定42例,重建钢板或锁骨钢板内固定28例,螺钉经锁骨与喙突固定18例;车祸伤20例,摔伤60例,重物砸伤8例,合并其他麻醉为颈丛麻醉。
1.2治疗方法
1.2.1克氏针钢丝内固定取仰卧位,患肩垫高,头转向健侧,局麻下以骨折端为中心切开,骨膜下剥离,清理骨折端,可先将碎骨块复位,钢丝绑扎,选用直径2mm~2.5mm克氏针,成人用2.5mm的克氏针,逆行穿针,由骨折远端穿出,复位后打入骨折近端3cm~4cm,并穿出骨皮质。对钢丝绑扎后影响复位的碎骨块,可先将克氏针穿入支撑后用钢丝绑扎固定,针尾折弯剪短埋入皮下,术后用颈腕吊带外固定3W~4W。
1.2.2重建钢板或锁骨钢板内固定麻醉、体位、切口、显露同上,但切口较大,需要剥离较多的骨膜及软组织,可先用较细的钢丝绑扎碎骨块,复位、预弯钢板置于锁骨上方,逐一钻孔测深攻丝后固定,术后外固定2W~3W。
1.2.3螺钉经锁骨与喙突固定麻醉、体位、切口、显露同上,切口较小,剥离少许骨膜,复位后,左手食指摸喙突下方,右手持电钻于锁骨上方向喙突钻孔,测深攻丝后拧入螺钉固定,接着用钢丝或螺钉固定骨折端,必要时用C型臂X光机透视。术后用颈腕吊带外固定3W~4W。
2结果
术后随访最长28个月,最短6个月,大部分病例效果良好,其中克氏针钢丝内固定发生骨感染1例,克氏针滑移1例,针尾处不适感8例,余三组未出现并发症,所有随访病历均愈合,没有发生骨不连或延迟愈合。
3讨论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常见,幼儿患者青枝骨折可塑性强,而老年患者要求低,两者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对青壮年患者而言,为提高手术疗效,我们对不同的骨折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3.1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具有技术操作简单,切口较小,对骨折部位血运破坏小,费用低等优点,适用于锁骨中外1/3处粉碎性骨折;但要注意克氏针的选择,太细会导致克氏针折弯、旋转,固定不确切,术后不能早期功能锻炼,会出现针尾不适、骨感染、克氏针滑移,造成周边组织损伤等缺点,因此成年人选用2.5mm的克氏针,儿童或年轻女性选用2.0mm的克氏针,或术中根据髓腔的粗细而定,针尾折弯尽量剪短旋转后埋入皮下,近端针尖必须距近端骨折线3cm以上,且穿透骨皮质。术后外固定3W~4W,开始功能锻炼。克氏针取出时间术后10W以上,视骨折愈合情况而定,钢丝于术后6~8个月取出。
3.2重建钢板或锁骨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具有操作较复杂,切口较大,剥离较多,对骨折部位血运破坏多,费用高等缺点,适用于锁骨内1/3处或中段骨折的患者,因其固定较确实,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了锁骨髓内感染和克氏针滑移、针尾不适感等,近年来逐渐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但骨折远、近端必须有三枚以上的螺钉,才能起到有效的内固定作用,且锁骨呈S形,还需预弯钢板,碎骨块需用钢丝绑扎,同时螺钉过长有可能损伤锁骨下神经和血管的危险。术后颈腕吊带外固定2W~3W,开始功能锻炼,钢板取出时间术后8个月~2年,二次取出创伤大,需要住院等缺点。
3.3螺钉经锁骨与喙突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剥离少,费用低等优点,适用于锁骨外侧端有移位骨折的患者,但操作时要先找到喙突,左手摸喙突,右手持电钻于锁骨上方向喙突钻孔,测深时用测深尺触喙突四壁均为骨性结构,攻丝后将螺钉拧入喙突固定。骨折端之间用螺钉加钢丝固定。
综上所述,锁骨骨折的手术方式由骨折的部位来定,锁骨内1/3处或中段骨折的患者,适用于重建钢板或锁骨钢板内固定,锁骨中外1/3处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适用于克氏针钢丝内固定,锁骨外侧端有移位骨折的患者,适用于螺钉经锁骨与喙突固定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中仔细操作,术后门诊随访,复查X光片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