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1+1+X”有效体育教学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例谈“1+1+X”有效体育教学法

韩文进韩明东郝翠丽

山东省昌邑市教研室261300

摘要:学技、健体、健全人格塑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而“1+1+X”体育教学法就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去实施教学的,为扭转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差、体质弱、人格发展缺陷等现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技术技能体能健全人格

一、第一个“1”——技术技能和方法

1.直观教学要与启发引导、精讲点拨相结合。譬如,在学习前滚翻时,首先利用同等重量的一个圆球和一个方块,用相同的力同时抛出,让学生观察,看圆球滚动得远呢?还是方块滚动得远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让学生明白团身易滚动的道理之后,再进行完整示范与精讲点拨,这样就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建立起正确的动作表象。接下来再采取像“低头望天”、“我是不倒翁”等辅助性练习,为下一步完整动作的练习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最后的完整动作练习,再做“由高处向低处滚翻——抱小腿”练习、“滚翻——膝关节夹沙包”练习,就能使技术动作水到渠成。

2.分解教学要兼顾动作的完整性。当学习一项技术环节比较多的动作时,应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以学习“横箱分腿腾越”为例,因为该项目技术环节比较多,又存在危险性,所以应采取各个击破的教学步骤进行,像俯撑推手分腿立撑——俯撑成分腿站立接挺身跳——上步做双脚上板踏跳练习——踏跳、顶肩推手与提臀分腿的衔接练习——跳背练习——最后在相互保护与帮助下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在循序渐进教学的同时,使技术环节环环相扣、上下衔接,保证了动作的完整性。

3.分层次教学要与巡回辅导相结合。在分组分层教学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设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动性。

4.创新性练习。新颖的教学设计,别具一格的练习形式,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感,增加学生的求学欲望。就拿耐久跑来说,以往那种只绕圈跑的练习形式,学生总是感到无趣,甚至还有的学生还故意装病,逃避练习。若改变成趣味性练习的形式,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就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创造潜能。

5.展示。主要分为集体展示、小组展示、男女分别展示和个体展示四种形式。如学习武术、健美操等类似的项目时,一般采取集体展示、男女分别展示或小组展示。当学校田径、体操等类似项目时,一般以个体展示为主,展示之后教师要作出诊断性评价。

6.随堂评价。要将策划好的《学生体育课堂学习情况动态观察记录表》发给小组长,从学习态度与行为表现、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运动量等方面进行跟踪评价,小组长和教师要结合现场的观察情况,依据评价指标与权重,按优秀、良好、合格、需要努力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当课结束时,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进行小结性评价,并对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二、第二个“1”——体能练习

发展体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更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可是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体能项目练习不积极、怕吃苦、畏缩不前等现象。为此,我们围绕如何将“化枯燥为乐趣”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研究与实验。我们主要从趣味性教学入手,将过去那种单一无趣的练习变为趣味性练习,像“1分钟花样跳绳比赛”“春播秋收”“十字接力”“两人三足跑”“推小车”“抬花轿”“障碍跑接力赛”“矮人走”“火车赛跑”这些竞争比较强烈的游戏,不但弥补学生动量的不足,促进了体能的全面发展与健身能力,而且还激发、培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三、“X”——健全人格塑造

在塑造健全人格方面,体育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譬如:整齐划一的队列练习,培养的就是雷令风行的组织纪律性;舞蹈与健美操能给学生注入更多的青春活力,形成了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当练习耐久跑“极点”出现的时候,学生能坚持跑完全程,这就是意志力与吃苦耐劳精神的很好体现;当练习一些难度大、又有危险性的运动项目时,学生那种不畏艰险,坦然面对挫折,一次次克服恐惧心理的大胆尝试,实际上就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敢当、敢为、果敢和克服困难的优良行为表现;在竞争激烈的球类比赛中,表现出的那种拼搏精神、那种队友间的默契配合、那种主动“搀扶”摔倒队员的行为,不仅仅是只限于团队的合作精神,更是高尚品德的重要体现;在严寒的冬天每日坚持晨练,这种克服本身惰性的过程就是对意志力的最好磨练;“习武以德为先”,讲求的就是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的武德风范。只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鼓励、多引导、多启发,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健全人格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事实表明“1+1+X”是三位一体的,彼此之间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1+1+X”是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课程目标的有力载体,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应注意的问题

1.切忌教学“格式化”。2.切忌练习“缩水现象”。体育教学不能搞“花架子”,要遵循“以动为主”的学科特点,充分保证每个学生的运动量。3.杜绝“运动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