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鹅湖人民医院214116
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妇女盆底肌力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进行分析,按照产妇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对照组50例采用阴道分娩,产后6个月后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进行检验,应用Glazer评估法对两组产妇盆底肌表面肌电压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及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结果:观察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为(37.06±15.68)uV,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为(22.85±10.72)uV,对照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为(31.99±12.65)uV,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为(18.04±8.94)uV,观察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盆地肌力和分娩关系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剖宫产分娩方式的产妇其盆底肌力较大,采用阴道顺产的产妇,其盆地肌力较低。
关键词: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分娩方式;护理
妊娠和分娩能够对产妇的盆底功能带来影响,从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对产妇的生活质量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患者盆底支持结构存在损伤和缺陷[1],从而导致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压力性粪尿失禁、子宫脱垂及性功能障碍[2],造成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妊娠、分娩及盆底手术等[3],其中分娩是导致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最为主要的原因,本院对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的盆底肌力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妊娠分娩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剖宫产分娩,对照组50例采用阴道分娩,观察组年龄为23至40岁,平均年龄为(29.5±2.6)岁,平均孕次为(1.5±0.5)次,平均产次为(1.5±0.9)次,对照组年龄为22至39岁,平均年龄为(28.6±3.5)岁,平均孕次为(1.6±0.6)次,平均产次为(1.6±0.8)次。两组产妇都恶露干净、无泌尿系统急性炎症,无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史,在产后6个月后接受盆底肌力检查。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无论是年龄、孕次、产次等都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观察指标与方法
应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对两组产妇盆底肌电图检测,应用Clazer进行评估,对盆底肌群收缩和放松运动中盆底肌的肌电信号进行测量,记录盆底肌肉5次快速收缩最大肌电压及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为(37.06±15.68)uV,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为(22.85±10.72)uV,对照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为(31.99±12.65)uV,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为(18.04±8.94)uV,观察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两组产妇盆底肌电压对比结果
组别例数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uV)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uV)
观察组5037.06±15.6822.85±10.72
对照组5031.99±12.6518.04±8.94
pp<0.05p<0.05
3.护理方式
针对阴道分娩产妇存在的盆底肌力下降等情况能在围产期采用一定的护理方式能够达到康复效果。具体为:第一,对产妇加强心理干预,产妇在存在盆底功能障碍后,盆底功能降低,其会存在不同的程度的心理情绪,有着烦躁、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症状,这些情绪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和产妇加强沟通,排除其不良情绪,多给与安慰鼓励,保证产妇术后治疗的信心极大提高,对于其不良心理因素有效消除,能够服从护理人员的安排,积极主动的面对康复治疗。第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对产妇加强健康知识宣讲,对女性生殖系统各部位原理作用及病理知识等进行讲解,例如膀胱、生殖器及盆底肌肉等,发放形象生动的图文搭配宣传材料,保证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第三,对产妇进行生活干预,要让产妇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排尿排便,在咳嗽和喷嚏前要自觉收缩自身盆底肌肉,呼吸道要保持畅通,不能参与剧烈活动,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多食用高营养高纤维的食物。第四,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要鼓励产妇加强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产妇要加强意识,自觉的对盆底肌肉进行收缩,可以通过排尿控制来进行锻炼,重点锻炼收缩尿道、肛门、会阴等部位,收缩5秒后放松,再继续做,一天两次,一次二十分钟[4],对于盆底生物反馈训练可以采用多功能盆底生物反馈仪,配置盆底肌肉探头和电极片,排空膀胱后截石位,将探头放入产妇阴道内,电极放在两侧髂前上棘和下腹部,应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机制完成康复训练,每周两次,一次三十分钟[5]。可以采用阴道锤体训练[6],将阴道锤体放入阴道内,产妇夹住,力道由轻到重,逐步延长保留时间,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增强产妇阴道收缩能力,提高盆底肌力,每次二十分钟,一天一次,在护理前后都要对产妇盆底功能进行检查,对其盆地肌力进行评定等。
4.讨论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分娩方式和产后盆地肌力有着重大关系,对于盆底肌力下降采用一系列护理措施能够保证产妇有效康复。
参考文献:
[1]应伟英,毛雪琴,饶乐英,曾辉兰.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03:66-68.
[2]刘浏,张妤,卫兵,王文艳.产后妇女盆底肌力与分娩方式、季节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5,43:11-13.
[3]吴虹桥,钱琴玉,钱秋英,周蓓蓓,于学霞,曹杰杰.已婚妇女1400名盆底肌力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3,10:1045-1047.
[4]李一冰.盆底超声分析妊娠与分娩对盆底解剖结构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
[5]刘平.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
[6]皮周凯,张盘德,周惠嫦,等.阴道压力反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