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德尧
(南部县楠木镇小学南部637300)
边远山区的农村小学,受传统教学影响,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我对影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和对策,谈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低效课堂原因分析
(一)农村小学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观念,城乡教育不平衡。有些老师明显的感觉教学非常“吃力”:一是教材把握不住,以前的老教材的设计,不仅教什么给设计好了,连怎么教都安排好了,而现在课本中只有那么几幅画,重点在哪,难点在哪,很难把握。二是由于知识上跟不上,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吸收重视不够,缺乏进修学习的迫切性,即使参加一些进修,又缺少对所学知识的“内化”。
(二)传统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依然热忱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一本作业,几道练习题……教师一味地讲,一味地问,一味地填,一味地灌,这不是教学,学生一味地听,一味地答,一味地收,一味地装,这也不是学习。课堂上教师讲得多、演得多,看得是结果是否正确,听得是是否有大而整齐地齐声回答,一节课下来很难见到有生动有趣的体验场景。
(三)家庭教育严重缺乏。农村小学生地处偏僻地区,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待孩子的要求出现两种极端,一是望子成龙,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子女若未能达到他们的要求,会愤怒、失望、或冷嘲热讽,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感到压抑,导致自信心缺乏;二是认为子女认得几个字,能算简单的帐就行了,对子女要求不严,不能给子女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造成孩子主动学习的要求不高。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追求高效课堂要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3、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二)、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就个体学习的内在的质而言的,关键是看自我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中的角色地位与表现。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他主学习”或“机械学习”。
(四)、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其次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