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引流与鞘内联合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腰大池引流与鞘内联合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观察

贾靖

(成飞医院神经外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开颅患者术后颅内感染采用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联合组采用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颅内压、葡糖糖、白细胞及蛋白定量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颅内压、白细胞及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葡萄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临床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静脉注射;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开颅手术;颅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65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178-02

颅内感染是当前神经外科开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一旦发生颅内感染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若未能及时控制感染,则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者甚至死亡[1]。随着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发展,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颅内感染的治愈率。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的有效浓度产生直接影响。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鞘内注射被广泛应用。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68例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联合组(n=34)。联合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0~67岁,平均(45.92±8.79)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13例,脑外伤11例,颅内肿瘤6例,脑积水4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1~68岁,平均(46.03±9.32)岁;高血压脑出血15例,脑外伤11例,颅内肿瘤5例,脑积水3例。上述资料两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诊断标准

患者开颅术后3d内体温升高超过38℃,且脑膜刺激征为阳性;脑脊液检测结果显示,包细胞计数超过10×106/L,蛋白质定量均超过450mg/L,而葡萄糖定量则低于2.2mmol/L。

1.3入选标准

患者均符合1.2中的诊断标准,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

1.4方法

1.4.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治疗,且术后静脉滴注给予头孢菌素进行预防感染。患者确诊颅内感染后,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给予0.5%盐酸万古霉素治疗,每次100mL,每日2次,持续治疗10d。联合组患者采用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确诊感染24h内进行腰椎穿刺,常规消毒,并进行局部麻醉,将腰穿针垂直于患者皮肤进入腰大池,保证引流管出口和腋中线10~15cm水平,调节阀门控制引流量为200~350ml/d;鞘内注射给予5mL0.5%盐酸万古霉素,隔日给药1次,给药结束后关闭腰大池的引流管,持续1周后拔管。

1.4.2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和治疗3d后颅内压、葡糖糖、白细胞及蛋白定量水平。

1.4.3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疗效包括:(1)治愈:治疗后患者感染症状完全控制,且体温恢复正常,脑脊液检查结果无异常;(2)有效:治疗后,患者感染症状明显改善,且体温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脑脊液检查结果有所改善;(3)无效:患者感染症状、体温及脑脊液检查结果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4统计学方法本文中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平均值±标准差)行t检验,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31,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结果[n(%)]

2.2脑脊液指标及颅内压水平治疗前,两组颅内压、葡萄糖、白细胞及蛋白定量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白细胞及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葡萄糖水平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患者颅内压、白细胞及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葡萄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颅内感染是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该病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血脑屏障受到破坏,进而导致防御功能下降,且存在侵袭性操作,影响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极易导致病原菌入侵,发生感染[1]。患者一旦发生颅内感染,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残疾或者死亡,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现阶段,临床上常采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颅内感染,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3]。万古霉素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了避免血脑屏障对药效的影响,当前临床上常采用鞘内注射给药,其优势在于操作简单,且可以短期内重复多次给药,同时有助于药物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快速发挥治疗效果[4]。

早期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次研究过程中联合组患者采用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给药可以保证抗菌药物持续、匀速的将炎症物质或者脑脊液引出,且对颅内压下降缓慢,进而促进脑脊液的分泌,同时可以促进炎症物质的排出,进而达到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患者脑脊液指标和颅内压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予万古霉素治疗颅内感染患者的效果优于静脉注射的效果。

综上所述,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頔,黄建权,赵明,等.万古霉素鞘内或脑室内给药治疗颅内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12):35-40.

[2]王秋雁,柳汝明,何瑾,等.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与联合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2018(3):388-392.

[3]李会兵,姚娟.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6):772-773,776.

[4]滕立初,陈拓,陈涤新,等.万古霉素骨水泥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J].颈腰痛杂志.2018(3):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