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天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现代化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关注度较高,受到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以及社会经济影响,建筑行业整体发展势头较好。绿色装配式建筑施工所使用的构件均是在工厂中生产,可以有效的减少施工现湿作业,并可以充分的利用工业废料降低水电、钢材等使用量。工厂化生产可以有效缓解建筑产业工人断层,改善建筑工人工作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全过程要点
1装配式建筑的应用
随着装配式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江苏将实施“绿色建筑+”工程。至2020年,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实施75%节能标准,实现建筑能效提升20%;全省新增绿色建筑5亿平方米,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的50%。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优势
在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合理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能保障不同部位构件与现场施工进度同步,促使项目施工效率全面提升,能够缩短施工的工期;应用装配式技术施工,减少施工现场的污染使施工现场干净整洁;减少施工现场各工种的作业量,大大降低现场操作工人的投入人数,同时混凝土结构成型美观,施工现场能够更加环保降尘降噪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性更加突出,装配式建筑模式能有效适应建筑行业绿色施工基本要求,使得建筑行业能朝着集约化与集成化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也避免了现浇混凝土振捣产生的噪音对项目周边群众生活产生影响。
3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技术要点分析
3.1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
3.1.1叠合板和预制墙的连接设计。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的楼板和预制墙板施工前,要确保水平位置20mm搭接。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搭接位置要和楼板之间,使用有效的漏浆预防措施。
3.1.2预制叠合板内线管预留设计。在优化和改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的时候,要注意对预制叠合板的相关预留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要在预制叠合板内,设计预留空间。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通过深化设计精密的排布线管,尤其是预制剪力墙部位的插座、开关等预留线盒位置,一定要经过精确计算,否则混凝土预制构件一旦生产完成将无法更改,进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
3.1.3PC构件易损处加强设计。在设计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对预制构件损坏区域进行加固,有效地避免预制构件在运送或者安装的时候,出现开裂。
3.1.4深化设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预制梁与现浇梁、预制墙与现浇筑墙等部位的钢筋锚固和连接,建议采用BIM技术模拟防碰撞措施,减少现场的施工难度。
3.2运输要求
3.2.1运输要求。运输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构件的特点来决定,一般来说外墙板多采用立式运输,梁、板、楼梯、阳台则适宜选用水平运输,并做好安全与成品保护措施,叠放的层数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中有明确要求。运输及存放时需要用到的托架,插、靠放架等都要经过专门的设计,并且其强度、高度和稳定性经验算后都没问题才能投入使用。
3.2.2存放要求。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有良好排水措施;各类构件做好记录分类存放,标识要明确耐久,预埋吊件朝上防放,支点位置要与起吊点位置一致,方便起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第9.8.2条规定“预制构件多层叠放时,每层构件间的垫块应上下对齐;预制楼板、叠合板、阳台板和空调板等构件宜平放,叠放层数不宜超过6层;长期存放时,应采取措施控制预应力构件起拱值和叠合板翘曲变形。”
吊装时对预制构件垂直度的控制。目前在吊装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施工精准度不够、浇筑部位出现位移等各种问题,这些都会使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中产生垂直度偏差较大的问题。所以施工人员在吊装作业的过程中,要根据工程施工要求,运用有效的方法将施工误差控制在1毫米之内,并且要加固比较薄弱的区域,以此来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
3.4转换层施工技术
3.4.1控制现浇结构层的平整度及标高。建筑施工人员在构件模架施工之前,要和技术人员进行交底工作,同时测量人员通过测量设备来开展测量,从而保证模架架设合理。在架设结束后,混凝土浇筑开始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查验底板标高、外墙标高,检查无误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3.4.2控制垫片的偏差。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垫片。在具体使用的时候,要根据施工要求,提前预留出放置垫片的位置,同时要保证垫片放置面不存在任何杂质。只有这样,测量技术人员才能测算出放置面的准确高度。经过计算得出预制构件摆放的准确高度,然后进行层高的计算。
3.4.3控制水平缝的宽度。依据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要求,施工前设计人员要和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通常水平缝的宽度为25毫米,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利开展。
3.5灌浆施工工艺要点
3.5.1灌浆料称量配比及搅拌时间应控制准确,并应在30min内用完,不得二次搅拌使用。灌浆料中严禁加入任何外加剂或外掺剂。
3.5.2拼接面清理,包括构件底部灌浆清理及座浆面清理,有条件的应使用高压气枪清理柱底部及拼接座浆底面杂物,避免因松散骨料或其他杂质影响拼接面后期结合强度。
3.5.3重分湿润拼接缝表面,砂浆接触面在杂物清理干净后,用水充分湿润但不得有明水。
3.5.4灌浆施工时,施工环境温度应在5℃~30℃;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可适当采用冷水搅拌,降低灌浆料拌合物温度。灌浆作业采用压浆法,从灌浆套管的下排灌浆孔注入,当灌浆料拌合物从构件其余灌浆孔或出浆孔流出时,即视为灌满,及时拔掉注浆管并封堵密实。
3.5.5灌浆结束后,构件可自然养护,但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或高于30℃,否则应采取保温或降温措施。
3.5.6灌浆后24h内不可受到振动,3d内不可受载。灌浆料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达到35MPa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临时加固用的斜撑,应在灌浆料的抗压强度能确保结构达到后续施工承载要求后,再行拆除。
4结语
总之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程度较高的工作,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预制构件的吊装就位以及施工灌浆上,一旦控制的不好,极有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为此作业人员应当对相关的施工技术措施加以了解和掌握,并在实际工程进行合理运用,从而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能够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技术正处于成长阶段,也存在各种缺陷与不足,但其节能环保、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会使其在将来我国的建筑行业中成为主力军。
参考文献:
[1]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