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对肥胖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二甲双胍对肥胖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朱佑权

朱佑权(江西省湖口县马影医院332500)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214-02

【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肥胖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9例肥胖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每日加口服二甲双胍250~500mg,共6周。所有对象均于加用药前和加用药6周末检测血压(SBP、DB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浆葡萄糖(FPG)、血脂(TC、TG、HDL、LDL)、餐后2h血浆葡萄糖(2hPG)和血清胰岛素(FINS),并作比较分析。结果联用二甲双胍6周后29例肥胖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SBP、DBP、BMI、2hPG、TG和FINS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均﹤0.01)。结论二甲双胍对肥胖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降低患者的体重、血压、血甘油三脂和胰岛素水平,改善其胰岛素抵抗作用。

【关键词】二甲双胍原发性高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

目前公认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共同存在的病理生理基础,也是顽固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1]。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降糖药,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也可降低患者血压[2];然而关于对具有无糖尿病的肥胖患者是否有降压作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二甲双胍(rosiglitazone,RSG)治疗29例肥胖合并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hypertension,EH)患者,并观察其对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和血胰岛素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共收集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肥胖合并顽固性EH患者29例,其中男20例,女9例,年龄47.7±17.3岁。入选标准:年龄性别不限,均经病史体检、心电图、血生化及胸片等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且经过常规剂量的两种或三种降压药物(三种中包括一种利尿剂)连续联合治疗3个月以上,血压仍未被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的患者,同时其体重指数(BMI)≥27kg/m2。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所订的标准,并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肺部疾病、甲状腺疾病、妊娠、哺乳期妇女及二甲双胍过敏者。

1.2治疗方法原有药物、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均保持不变,每日加口服二甲双胍250~500mg,共6周。所有对象均于用药前和加用药6周末检测身高、体重、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尿酸、血压、FPG、2hPG和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血压值取以常规水银血压计测3天的每日任意时刻坐位右手血压各1次的平均值。血清胰岛素的测定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所有结果均以x±s表示,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二甲双胍治疗前后26例研究对象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见表1。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后,FBG、UA和TC、HD、LDL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其BMI、SBP、DBP、TG、2hPG和FINS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均<0.01)。

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29例患者中,显效22例(DBP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SBP下降≥20mmHg),占75.9%;有效5例(DBP下降未达10mmHg,但降至正常,SBP下降10~19mmHg),占17.2%;无效2例(未达上述标准者),占6.9%。血清胰岛素水平二甲双胍治疗前25例高于正常参考值水平(3.0~25.0μU/mL),治疗后其中有19例降至25.0μU/mL以下。29例患者中均能坚持用药,均无肝肾功能损害和其它任何不良反应。

表129例研究对象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结果(χ±S)

注二甲双胍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

3讨论

近年来,关于肥胖的研究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并认为肥胖可出现高血压、血糖和血脂紊乱,以上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聚结称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MS的中心环节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主要组成成分是内脏型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紊乱以及高血压[1];此外尚涉及高尿酸血症、微量白蛋白尿、低度炎症反应及血液凝溶异常等[3];以上MS的每一种疾病状态皆是AS的危险因素,从而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并能显著增加冠心病的病死率[4]。李光伟[5]的研究证实在胰岛素抵抗早期同时伴有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而晚期的胰岛素抵抗(如在糖尿病人群)其β细胞功能很差,有胰岛素抵抗但已不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并认为引起高血压的根本原因不是胰岛素抵抗而是高胰岛素血症。因此这种防治宜尽早开始,即在肥胖早期进行干预才有效,而至动脉硬化晚期阶段因其致高血压原因中有远比胰岛素更重要的因素(如肾病,高脂蛋白血症等),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降血糖,但可能无助于降低血压和预防动脉硬化。

二甲双胍作为二甲双胍目前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其可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提高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减少肝糖产生与输出,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提高葡萄糖转化能力[6]。另外,二甲双胍可通过相关机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IR和减轻体重的作用[6,7]。本研究结果显示29例肥胖型顽固性EH患者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后SBP平均下降24.3mmHg、DBP平均下降14.1mmHg;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均<0.01);同时其BMI、2hPG、TG和FINS值较治疗前也均有显著性降低(P均<0.01),这与文献[2,8]相一致,证实二甲双胍不仅可以降低体重、甘油三脂和餐后血糖,还能改善其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

综上所述,在肥胖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二甲双胍与抗高血压药物合用,不仅能增加降压疗效,还能成功地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而且具有价格便宜,无低血糖和胃肠道反应等优点。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2.

[2]邓宏明,肖常青,夏宁,于志清,李世生;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人对血压影响的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2;10(3):197-199.

[3]徐成斌.代谢综合征的新认识与国际统一标准[J].中国处方药,2007,40,47-50.

[4]CelermajerDS,SorensenKE,GoochVM,etal.Non-invasivedetectionofendothelialdysfunctioninchildandadultsatriskofatherosclerosis[J].Lancet,1992,340:1111-1115.

[5]李光伟胰岛素增敏剂——对传统高血压治疗策略的挑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8):637-639.

[6]Joslin,潘长玉译.Justin’sDiabitesMellitus[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37-440,720-722.

[7]朱智明,俞金龙.肥胖症的最新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43-147,151-153,183-184.

[8]徐少毅,王旭翔.加用二甲双胍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3,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