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在原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在原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

吴伯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在原发性气胸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笔者所在胸外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采用细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原发性气胸患者41例,统计治疗有效率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无重复置管,其中39例肺完全复张,顺利拔管,2例病人持续漏气>7d,行VATS肺大泡切除术,术后证实肺尖细小肺大疱及疱性改变;3例病人出现堵管,经冲洗及灭菌导丝再通,均达到通畅引流,肺复张后顺利拔管。结论:利用细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原发性气胸,不仅具有良好的引流效果,同时具有安全、创伤小、操作方便、易护理、并发症少、病人感觉舒适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气胸;细管;胸腔闭式引流。

【中图分类号】R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075-03

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常见急症之一,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气胸(primaryspontaneouspneumothorax,PSP)和继发性气胸(secondarypneumothorax,SSP)[1],目前治疗手段多样,同外科学发展趋势一样,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也逐渐走向了微创化。在胸腔闭式引流常用的导管中,传统粗管引流效果好,但由于其硬度的关系,大多数病人在肺复张过程中疼痛感较为明显;而且,若患者带管时间较长,由于引流管对伤口的长时间压迫,出现拔管后伤口愈合延迟,甚至出现伤口感染。近来有多家医院报道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取得较好疗效[2-4],但中心静脉导管存在管径细、侧孔少、易弯折等材料缺点。笔者所在胸外科使用的管径8.5Fr的引流管治疗原发性气胸既能保持良好的引流效果,同时具有安全、创伤小、易护理、病人感觉舒适度高等优点。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我科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使用细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所收治的原发性性气胸病人,共41例,均为单侧气胸,初发38例,第二次复发3例,男性33例,女性8例,年龄17岁~72岁,平均年龄42岁。所有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无张力性气胸病例,发病时间1小时~30小时不等,所有病例经查体及胸片、胸部CT证实为单侧气胸,肺压缩30%~95%,所有病例入院时均无皮下气肿。

1.2材料及方法

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导管及辅助装置一套(型号规格:复合装R型8.5Fr*20cm,产品编号FR0820);其余同一般胸腔闭式引流准备。病人取半卧位,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充分暴露穿刺点(穿刺点根据术前胸部CT,大多数定位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若病人存在胸腔内粘连及局限性气胸病人,则更具CT具体定位),常规消毒铺巾,于穿刺点逐层浸润麻醉至胸腔,回抽出气体后拔出麻醉针,以尖刀片切长约4mm皮肤切口,5ml注射器接导管针垂直刺入胸腔,有落空感回抽出气体后,置入导丝,退出导管针,扩皮器扩张皮肤,置入引流管于合适深度,通常以壁层胸膜与导管最近侧孔距离2cm为佳,退出导丝,通过连接管(包装内自带)接水封瓶,见气泡溢出,固定,消毒,引流管出皮肤处垫一小方纱,薄膜敷贴覆盖,使引流管呈“S”型固定,外用敷贴覆盖。生理盐水10ml冲管Bid,保持引流管通畅。导管未见气泡引流后,听诊呼吸音恢复,试夹管24h,复查胸片,肺复张后,拔出引流管,内层油纱外层无菌纱布覆盖伤口;若呼吸音恢复差,探明若系引流管阻塞,以生理盐水经主管及侧管冲洗,再通则继续引流,保持通畅,若通畅程度不满意,可用消毒导丝再通,大容量空针抽吸,若完全阻塞,更具复查胸片及胸部CT结果重新穿刺抽气或置管引流。若引流管持续引流气体超过7d,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建议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参照英国胸科协会(BTS)2010年治疗指南[1]:首次治疗能使肺完全复张或基本复张(胸腔内余气量<5%)而无需改变治疗措施,为有效;7d内胸腔内余气量无变化、甚至增多,需要改变治疗措施为无效;统计各病人治愈后拔管时间。

1.3.2观察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出现肺水肿、皮下气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以SPSS17.0软件包分析处理。

2.结果

2.1所有51例采用细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原发性气胸病人,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无病例出现肺水肿及胸膜反应,39例肺完全复张,顺利拔管,治疗有效率95.12%(39/41),平均拔管时间(3.54±1.72)d,拔管后未出现伤口感染;2例病人持续漏气>7d,无手术禁忌,行VATS肺大泡切除术,术后证实肺尖细小肺大疱及疱性改变;3例病人出现堵管,经冲洗及消毒导丝再通,均达到通畅引流,肺复张后顺利拔管;无病例出现脱管及重复置管。

2.2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表1)

3.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常见急症,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其中原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高型青年男性,多为胸膜下细微肺大泡破裂所致,治疗上以促进肺复张,减少气体对肺组织的压迫为主,参考英国胸科协会(BTS)自发性气胸诊治指南(2010年)[1]及我国《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2009年)[5],当肺压缩<30%,若病人呼吸困难症状不明显,治疗以吸氧、止咳、化痰、休息为主;当肺压缩≥30%时,以胸腔穿刺及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为主,大多数病人通过穿刺抽气、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6-8],但反复胸腔穿刺及粗胸管引流常给病人带来较多不适,并存在较多并发症[9],且细管引流能达到与粗管相似的引流治疗效果,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10]。近年来较多学者采用细管如中心静脉管引流,取得较好治疗效果[2-4],国外也有相似研究报道[11-12]。但对于什么情况选用什么规格的胸引管,目前仍缺乏统一标准,英国胸科协会(BTS)建议小口径细管引流[1],而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则推荐用原发性的应选择16-22F的引流管,继发性的建议选择直径为24-28F引流管。对此,我国尚无最佳推荐方案,目前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以粗管为主,但随着微创概念在国内的推广,引流管口径逐渐转向小口径,以小口径胸引管安置胸腔闭式引流亦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笔者观察到,在采用细管为原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穿刺置管成功率高,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且操作简单;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该导管自带控制阀,可调节引流速度,无一例患者出现肺水肿;所有穿刺伤口短,长约0.4cm,未出现穿刺伤口感染;患者带管期间,疼痛发生率低,且均为轻度疼痛,舒适度较高,患者依从性好;而对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出现的并发症皮下气肿,在本组病例中发生率为9.76%,发生皮下气肿的患者均为术前既存在较为剧烈的咳嗽,引流后给予镇咳、化痰等处理,经过(2~4)d咳嗽完全缓解,所有皮下气肿均发生于此阶段,考虑其原因为咳嗽时胸腔内压力骤然增加,因引流管管径较小,胸腔内气体由管周进入皮下所致,皮下气肿局限于伤口周围,属轻度,经治疗所有皮下气肿均吸收良好;3例病人出现堵管,经冲洗及灭菌导丝再通,均达到通畅引流,肺复张后顺利拔管,未发生重复置管。

综上,在原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中,当患者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时,采用管径8.5Fr的细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不仅具有良好的引流效果,同时具有安全、创伤小、操作方便、易护理、并发症少、病人感觉舒适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MacDuffA,ArnoldA,HarveyJ.Managementofspontaneouspneumothorax:BritishThoracicSocietyPleuralDiseaseGuideline2010.Thorax.2010;65:ii18-ii31.

[2]章阳,肖天林.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术在气胸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J].临床急诊杂志,2015,12:982-984.

[3]徐华.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1:112-114.

[4]王晓平,王黔宇,周敏.中心静脉导管在自发性气胸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2:62-63.

[5]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苏芳静,屈晓敏.不同胸腔闭式引流方式治疗肺大泡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6,01:57-59.

[7]谈杰,李朝娟,顾峰,肖庆龄,朱佳.闭合性气胸用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与胸穿抽气的疗效比较[J].临床肺科杂志,2012,05:946-947.

[8]吴道立,褚文炎,俞达辉,袁冲.不同部位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观察[J].重庆医学,2016,09:1258-1260.

[9]谢孔伦,李虹,张正炎,杨庚生,张国柱,王寅红.胸腔闭式引流术300例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23:128-129.

[10]许栋,杨华.细管留置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优势[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01:97-101.

[11]ChoS,LeeEB.Managementofprimaryandsecondarypneumothoraxusingasmall-borethoraciccatheter.InteractCardiovascThoracSurg.2010Aug;11(2):146-9.

[12]ContouD,RazaziK,KatsahianS,MaitreB,Mekontso-DessapA,Brun-BuissonC,ThilleAW.Small-borecatheterversuschesttubedrainageforpneumothorax.AmJEmergMed.2012Oct;30(8):1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