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ICU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观察

尤晴

尤晴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472000)

【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为提高机械通气效果,减少呼吸机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2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人工气道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20例机械通气患者,经专业的人工气道护理后,16例成功恢复呼吸功能,拔出气管插管转入普通病房;2例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后转出ICU,2例系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人工气道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呼吸机引发的并发症,提高一次通气效果,理由早日解除人工气道。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212-02

对ICU危重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机械通气不可或缺的,而机械通气往往需要经口鼻或直接切管建立人工气道,以促进肺部通气和氧合作用[1]。然而,由于建立人工气道属侵入性有创操作,易引起气管损伤、呼吸机肺炎等并发症,因此强化人工气道建立前后护理十分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3月我院ICU收治的20例危重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6个月~64岁,平均(54.4+3.13)岁。颅脑损伤术后9例,心外科术后6例,普外科术后3例,胸外科手术2例。

1.2护理

1.2.1气道湿化、雾化

人工气道无法代替正常呼吸道具有的自主加温、加湿功能,因此此时患者呼吸道容易干燥和分泌物干结累及,最终导致起到受阻,因此辅助气道湿化、雾化十分必要。一般而言,呼吸机加湿器内加蒸馏水,根据痰液性质调整湿化液量。本组6例老年路脑出血患者在建立人工气道后,原伴的肺部感染呈加重趋势,因此应加重湿化液量。在使用湿化加热器进行湿化时,湿化器必须无菌,且每日需更换蒸馏水,更换时避免储水罐污染。有报道,采取无菌蒸馏水连接湿化器加水孔连接,可有效减少污染,值得推行。选用呼吸机雾化装置应坚持小雾量、间歇式雾化方式,保持1次/6h、15min/次的频率,这样能实现湿化效果最大化[2]。总之,对行气管插管患者建议使用雾化吸入器,对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则较适合使用呼吸机雾化装置。

1.2.2吸痰管理

建议人工气道进行辅助机械通气,有效吸痰至为关键。气道内痰液无法及时有效清除,会短时间内阻塞气道,造成呼吸窘迫窒息。因此,为实现有效呼吸,必须:①观察吸痰指证,把握吸痰时机。从报道来看,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指证有患者产生呼吸机抵抗;肺部明显啰音;呼吸机气道压力骤升;血液饱和度下降等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②吸痰操作。吸痰前后给予3~5min的高流量吸氧,或高浓度吸氧并通气5~10次,可防止低血氧症。吸痰时必须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并保证吸痰管插入足够深,调适负压,插入先关闭负压,自下而上旋转插入气道痰液淤积处,放开负压,再旋转式退出,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5s[3]。此外,对痰液粘稠且量大的患者,建议先雾化,行叩背、胸廓震荡等配合,有助于提高吸痰效果。

1.2.3导管护理

导管位置也对影响吸痰效果,减少呼吸机并发症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对气管导管的护理,主要是:①导管插入位置要适当,适宜深度处于气管隆突上2~4cm,成人插管深度22~23cm;对严重患者,需先行X线检查再确定插入位置。密切注意翻身、腾挪时造成导管脱落;②导管插入深度要适宜,插入过深会导致张力气胸、肺不张和肺泡低通气等;插入过浅会引发导管脱出或滑入食管,加重呼吸窘迫,造成患者窒息死亡。从症状表现来看,当出现呼吸急促、烦躁及紫绀,或听诊无呼吸音或腹部触听到粗咋气流声时,可基本判断为导管插入深度不当;③防止导管堵塞。吸痰滞后、不彻底或湿化不够,呼吸机使用过长等均会导致导管堵塞,若不及时发现患者窒息死亡风险高。因此护理上必须严密监视插管状态,始终保证气管插入适当;④意外拔管。并无拔管指证下人工气道意外脱出为意外拔管。据报道,病床意外拔管的发生率高达11%,至于主动拔管现象更为普遍,尤其是白天或傍晚时分[4]。因此为预防意外拔管,需对患者做好插管固定,以不易脱落又不固定过紧为宜。对于烦躁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用约束带将其手臂固定,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当镇静,防止拔管。

1.2.4气囊管理

气囊是密闭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主要工具,对此一要选择高容低压气囊;二是气囊压力。气囊压力保持在18mmHg(25cmH2O)以下为宜,每日应检查气囊1次;三是进行气囊放气,1~2次/d,5~l0min/次。目前推广采用少量漏气技术,即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气囊允许吸气时少量漏气所需最小气体容积,此方法有助于减少气囊与气管壁接触,允许气囊周围恒定量漏气以减少气囊对气管损伤。

1.3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t检验。

2结果

20例患者均气管插管状态下行手术,术后转入ICU机械通气。经专业的人工气道护理后,16例成功恢复呼吸功能,拔出气管插管转入普通病房;2例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后转出ICU,2例系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讨论

本组对2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人工气道进行专业护理管理,从结果反映来看,效果良好,说明针对性地进行气道湿化、有效吸痰、导管管理、气囊管理等干预,能有效降低人工气道和呼吸机引起的大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通气质量。笔者认为,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人员的操作技巧、责任心和严格无菌操作是根本,护理人员熟练操作呼吸机通气,以高度的责任心跟踪患者呼吸状态并严格无菌操作,可最大限度预防相关并发症,为早日拔管创造条件,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贾巍,陆翠玲.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25(7):27-28.

[2]周秀秀,于静蕊.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湿化液体量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9):1790-1792.

[3]黄英姿,杨毅,刘松桥,等.年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记忆和舒适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67-69.

[4]申艳玲,魏晓梅,李杰红.膨肺联合震颤排痰法在ICU完全控制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5):4285-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