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兵何临春
摘要:人文取向的学生管理是在对科学取向的学生管理压抑人性的反思与批判中产生,更新管理思想,改进管理方法,构建人文取向学生管理模式,是时代的呼唤与教育人文趋向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高校人文取向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9-0055-02
当前的学生管理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处于相对滞后的境况。因此,构建人文取向的学生管理观念体系,是时代的呼唤与教育人文趋向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管理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人文取向学生管理的内涵
今天学生管理的种种弊端引发了人们对以科学管理为价值取向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批判与反思,人文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现代教育的发展呼唤学生管理从科学取向走向人文取向。人文取向的学生管理是在对科学取向的学生管理压抑人性的反思与批判中产生的,是指在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挥学生管理主体作用的人性化的学生管理理论和实践,其主要特征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非强制性方法为手段,以民主平等为特色,以教育属性为倾向[1]。走向人文取向的学生管理,关键在于学生管理观念的转变。正如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学者加以界定一样,人文取向学生管理的内涵也是见仁见智。本文所指的人文取向学生管理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取向学生管理是基于“社会人”[2]假设的一种管理实践。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霍桑实验,该实验设计了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谈话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是:①生产条件固然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但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②生产条件不是提高生产效率的第一要素;③改善劳动者的士气和态度以及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心情舒畅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才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性因素[3]。
人文取向的学生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和实践活动。有效的学生管理应当重视学生的士气(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生活,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重视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重视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建设。
2、人文取向学生管理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管理,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工作的核心与动力。人文取向学生管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学生成长成才是目的,管理只是达到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目标的手段。管理的重点:一是关心学生和满足学生需要;二是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整体观念;三是强调集体的鼓励为主;四是管理者发挥在学生和上下级之间的联络人作用[4]。
3、人文取向学生管理是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管理,要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5]。就是说,人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和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满足。基于此,人文取向学生管理就是要创造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和才华的环境,为学生充分发挥能力、实现自我创造条件。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1、在管理观念上,以物为本,以钱为本,以权为本。一些学生工作者视学生为学校附属物的思想根深蒂固,工作中见物不见人,官本位意识、官场化现象严重,不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强调学生服从学校大局和整体利益,不重视学生自身的权益诉求;强调对学生的统一规范要求,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性;强调由上到下的科层管理,不重视学生参与的由下而上的民主管理;强调学生科学精神、专业知识,忽视了民主意识的浸润和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思想难以落到实处,
2、在管理制度上,以制度为中心,片面强调制度的刚性、原则性,忽视了制度的柔性、灵活性。一是有的制度本身不健全不完善,有的条文甚至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执行造成了困难;二是制定制度程序不规范,缺乏法律专家和学生的参与,缺少可行性调研,难以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三是“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原则不能得到充实体现,学生违纪后没有一个训诫期、警戒期。有的规章制度模糊了与道德规范的界限,执行过程中难以使学生心悦诚服。
3、在管理行为上,片面强调以稳定为中心,只注重管理者的权威。习惯于我说你听,我令你行,我禁你止。在管理过程中,往往是重视工具性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人文修养和道德素质的锻炼,重视对学生问题的围堵而轻视疏通问题通道的建立,重视校园稳定而忽视校园和谐的建设,由此管理者就成了扑火队,消防队,疲于奔命,到处善后。
4、在管理目标上,只重视学校的现实需要而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强调整齐划一,千人一面,抹杀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致使学生循规蹈矩有余,独立开拓精神不足,缺乏生机勃勃的创造力。
总之,目前的学生管理表现出浓厚的科学主义倾向,以科学性、规范性、统一性为主要特征,以管住学生和学校稳定为目的,以制度建设为手段,以量化考评为归宿,把活生生的人简化为一系列数据、指标。
三、人文取向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但是我们培养的不是工厂批量生产的工具、机械等硬邦邦的产品;而是有思维、有理性、有感情的人,是能够胸怀理想担负历史使命的人!要培养千千万万的勇于担当、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大学生,必须采取尊重人、关心人、关怀人、培养人、激励人的人文取向的管理。
1、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深刻的教育观念、抽象的知识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教育富有形象性、感染性,能极大地强化教育效果。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强调教育者的榜样作用,《史记》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时下网络上经常出现贬损教师形象的报道,可见教师的形象正受到国民的质疑。因此我们对在高校教师评价问题上应更加注重师德的建设和考评,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让学子们能感受到教育者的人文关怀。
2、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管理观
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民主化,生活化,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注重对人本身的尊重、关心和关怀,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一是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满足学生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我们的所有管理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离开了学生的发展,管理就失去了根基和意义。二是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管理既是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更是满足、协调、关心、激励、倾听和采访。学生管理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摒弃科学取向管理对学生人性的压抑,代之以人文取向管理对人性的解放,追求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和归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3、因材施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人的个性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品质倾向的总和。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的个性既在社会、组织中形成,又影响社会、组织的发展。在学生管理中就应当了解学生的个性,预测个性的发展趋势,引导个性向好的方向发展,坚决摒弃那种认为管理就是干预学生的活动,就是把千差万别的实践套在简单划一的规定中、就是对学生的强制和监督的观念;树立起因材施教,因材施答的教育观、管理观。着重给学生提供方向性、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和谐局面。
4、民主管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等学校,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校造就学生;学校各项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造就学校。学校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和依据,没有学生,学校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和意义。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单方面强调集权性,控制性;而要突出平等式、对话式、互动式。凡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让学生知晓,要征求学生意见,吸收学生参与,通过邮箱、信箱、座谈、接待日等形式,形成学校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管理人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理解、信任,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良性互动的关系,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入学校的管理决策和管理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从而使学生管理进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最佳境界。
5、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行为
制度是建立人文取向学生管理模式的有力保证,制定制度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制定的规章制度既要符合教育规律,也要符合管理规律;既要符合教育目标,也要符合管理目标。一要制定出更能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更加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增强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认同感;二要依法管理、依章管理,减少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避免由于管理者的个人好恶、主观臆想给学生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从而提高管理效果。
6、努力塑造人性化的校园文化
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应该是一种以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关怀学生、发展学生为理念的文化氛围,也就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一种“以管理为本”的文化。柏拉图曾经说过,人赖以生存的空间可以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感觉世界,另一个是意义世界。所谓感觉世界,实际上就是指作为个体存在所依托的物质场所,而意义世界可以理解成是文化世界。中国向来注重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李泽厚就曾指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更多的是来自文化而不是政治[6]。校园文化显然是广大学子生活于其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环境,育人主体应该高度重视人性化校园文化平台的打造。
7、实施更加人性化的学生评价策略
我国高校现行的学生评价制度基本是单向维度,学生不可避免地被引导成单向度的人,也就是唯理性的人。学生评价体系应融入更多的人性化内容,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丰富化、评价目的更加面向未来,给学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牵引力,引导其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向兵(1971—),男,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四川雅安,625014);
何临春,女,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四川雅安,625014)。
[参考文献]
[1]厉爱民.人文取向是学生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3).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3]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李柏洲等.管理学概论[M].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2.
[6]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