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分析

刘婧

刘婧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4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心肌梗死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7.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做好有效的观察及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154-02

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4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6~89岁,平均年龄5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标准。强调及早发现、及早入院治疗,加强入院前的就地处理。治疗原则是尽早使心肌血液再灌注(到达医院后30min内开始溶栓或90min内开始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40例心肌梗死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7.5%。

2.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休息第一周卧床休息,前3天绝对卧床休息;随后逐渐在床上四肢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协助患者洗漱、进餐,在患者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患者自理部分生活活动,以增加患者的自我价值感,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1]。第二周逐步离床站立,坐椅子进餐,洗漱;第三周逐步室内缓步走动、室外走廊散步、做医疗体操,在帮助下入厕、洗澡、试着上下一层楼梯等。若有并发症,则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2.1.2饮食第一周流质、半流质;进食不宜过饱,可少量多餐,食物以含必需的热量和营养,易消化、低钠、低脂、产气少者为宜。

2.1.3心理护理疼痛发作时应有专人陪伴,允许患者表达内心感受,给予心理支持,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向患者讲明住进CCU后病情的任何变化都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下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会转危为安,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解释疾病过程与治疗配合,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而带给患者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将监护仪的报警声尽量调低,以免影响患者休息,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患者镇静。

2.1.4保持大便通畅及时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的摄入;无糖尿病者每天清晨给予蜂蜜20ml加温开水同饮[3];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一般在患者无腹泻的情况下常规应用缓泻剂,以防止便秘时用力排便导致病情加重。床边使用坐便器比床上使用便盆较为舒适,可允许患者床边使用坐便器,排便时应提供隐蔽条件,如屏风遮挡。一旦出现排便困难,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可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4]。

2.2心电监护

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4h内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在溶栓治疗即刻至溶栓后2h内应设专人床旁心电监测[5]。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速、多源性或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及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警惕室颤或心脏停搏的发生。

2.3急性期监护

在急性期,有条件时应送入冠心病监护病房(CCU)进行连续的心电、血压、呼吸的监测,无监护病房条件时,也应使用心电示波仪或心电图机,定期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各项生命指标[6]。及时检出可能作为恶性心动过速先兆的任何室性期前收缩,以及室颤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等,及时予以诊治。每日应检查除颤器、呼吸机、临时起搏器等仪器的功能是否良好,并置于备用状态,检查和补齐抢救物品。

2.4病情观察

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表现并报告医师,予以及时抢救处理。心律失常的观察急性期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的变化。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因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时更容易并发心律失常[7]。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如除颤器、起搏器等,随时准备抢救。心力衰竭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最初几天,甚至在梗死演变期可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急性左心衰竭。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少尿、颈静脉怒张、低血压、心率加快等,听诊肺部有无湿啰音。避免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等可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则按心力衰竭进行护理。

2.5心理护理

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忧郁甚至绝望等心理反应,护士应加强床边巡视和护患沟通,给予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8]。

3.健康指导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相关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恢复后的所有患者均应采用饮食调节,可减少再发,即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要求饱和脂肪占总热量的7%以下,胆固醇<200mg/d。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简易急救方法,患者随身携带保健盒

【参考文献】

[1]牟立红,陈黎黎.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分析[J].《特别健康:下》,2014.(1):187-188.

[2]袁银好.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旬刊》,2010,05(9):2497-2497.

[3]王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74-375.

[4]李建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16):2511-2512.

[5]邹蓉蓉.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59-60.

[6]崔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2050-2050

[7]程素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2):142-142.

[8]韩小燕.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