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老年人静脉输液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门诊老年人静脉输液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

郭建红

郭建红(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南社区机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随着进入老龄化社会,门诊老年人静脉输液的越来越多。由于老年人独特的生理特点,静脉输液的风险随之增加。做好老年人心理护理,合理选择血管及穿刺方法,注意针头固定及拔针技术,加强巡视,严防差错发生,及时处理意外事故及不良反应。

【关键词】门诊老年人静脉输液风险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021-01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和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大病进医院,小病上社区”的理念在人们心中逐渐形成[1]。方便、快捷、优质、价廉的门诊静脉输液广受关注。其中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是一项重要工作。我院从2011年3月起,门诊观察室治疗人数近2万例,其中86%为老年人输液。针对老年输液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制定措施进行防范,取得了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和方法

本组采用因病情需要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1220例,年龄在60~91岁,平均75.5岁,男694例,占56.9%,女572例,占46.9%,其中静脉穿刺困难者464例,占38%,均有语言沟通与交流能力。

2输液风险原因分析

2.1配置药液者操作不当,易造成输液微粒

护士配制药液时反复使用或“一把抓”式握持注射器,看似透明的液体中含有不溶微粒,包含硅、钙、铝等无机微粒及炭黑、纤维、结晶体、玻璃屑、细菌、霉菌芽孢以及塑料、橡胶、中药胶体微粒等。这些微粒的存在是输液不可忽视的“杀手”,易造成血管栓塞、静脉炎,过敏反应等,往往损害脑、肝、肾等重要器官[2]。

2.2忽略药物配伍禁忌,易造成输液反应

近年来临床新药品越来越多,导致护理人员合理安全使用药物成了问题。老年病人日常输注的活血化淤药物许多均为中成药,而配伍时有药品结晶未溶颗粒,或药物之间不宜配伍,易发生输液反应。

2.3静脉穿刺困难,易液体外渗

老年人皮肤干燥松弛,静脉充盈度及弹性差,血管细而滑,找血管困难、血管不易固定、血管充盈度差、回血慢等,造成静脉穿刺成功率下降。其次老年病人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对疼痛反应迟钝,或肌肉呈现不自主运动,加之皮下脂肪少、组织疏松,针头移位时轻微的渗液常常不易被察觉。

2.4自行调节输液速度,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部分老年病人的精神、情绪和心理应急障碍有问题,多性情急躁,长时间输液缺乏耐心,所以不少病人自己任意调节输液滴数。由于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心脏功能下降,使其对体位改变的自身代偿功能减退,而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轻者头晕,站立不稳,重者可出现晕厥甚至摔倒等不良后果,尤其是滴注扩张血管类药物或某些抗高血压药者更易发生,甚至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2.5违反无菌操作规范,忽略巡视的重要性

门诊病人流动性强,病情多样化,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可能配错药物,输错液体。如没有严格洗手制度,使用一巾一带,易引起医源性感染。或护理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巡视的意识,仅仅做好配药、静脉穿刺、换瓶、拔针,出现的不良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给病人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危害,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3护理对策

3.1严格护理操作规程,避免人为的输液微粒污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采用正确的切割安瓿及抽吸药物手法,坚持一针一管配药,避免针头重复穿刺胶塞同一位置,减少胶塞落屑现象。治疗室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1次。

3.2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更新药物配伍知识

随着各种新型药物越来越多,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业务学习,增加对新型药物的药理作用及配伍禁忌的了解,才能不错不乱,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3.3熟悉老年人静脉特点,合理选择静脉

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必须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观察外周静脉弹性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血管的选择,原则上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穿刺部位不宜选在皮下组织少、吸收能力差的足背静脉网,尤其是对较瘦弱者或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更应注意。

3.4掌握老年静脉穿刺技巧,防止渗漏

老年人穿刺时勿在进皮后直接进入静脉,可在皮下略行一段再刺入血管。穿刺完毕不要立即离开,应床边观察1~2min,每次巡视都应弯下腰双眼正视穿刺部位数秒,仔细观察有无轻微渗液。熟悉无痛拔针方法,按压时间不少于1分钟,禁止边压边揉,发生皮下淤血[3],造成再次穿刺困难。可经常轮流地将肢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对已出现的渗出,应及时给予理疗、局部封闭等处置。

3.5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根据病情需要合理控制滴速,以减少对血管的损害。有心衰症状者,输液速度以不超过15滴/min;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好的病人,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一般40~60滴/分;肺功能异常、发热、体弱等病人及滴入浓度大、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都应减慢输液速度。如患者静脉输液中离床时,应先坐起数分钟,这样可使体位性代偿调节得以适应,或给予高枕卧位。

3.6加强护理巡视,避免意外及不良反应发生

老年患者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点,较易发生液体外渗或输液反应。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巡视。一般15~30分巡视一次。发现输液不畅或自行调快输液滴数的不当行为,应及时阻止。加强病情观察,预防输液意外及不良反应。

3.7加强心理护理,做好输液知识宣教

医护人员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主动真诚的态度与之交谈,向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输液的目的、药物名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拔针后的正确按压方法,都应一一宣教。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充分享受到被尊重、关心、同情、理解的人性化服务,才能使其最大程度的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老年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杜晓秋,杜胜男,杨明英.浅谈社区护患之间的沟通[J].西部医学,2006,18(2):255.

[2]吴雪梅,钟智.中草药针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2):81.

[3]刘苏芳.浅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