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梅(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室云南昆明650032)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276-02
【摘要】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1年8月发布了首部《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提出了胰岛素治疗“三位一体”的理念:即胰岛素注射技术与注射药物、注射装置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因此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要指导糖尿病患者关注胰岛素治疗每一个细节,才能更好地实现血糖控制达标。现就胰岛素注射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关键词】胰岛素注射技术综述文献
1注射前的心理准备
对儿童、青少年及成人糖尿病患者应该分别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对于年幼的患儿,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或游戏疗法(如先给毛绒玩具打针)等帮助消除心理障碍;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可采用放松训练等激励式疗法。对于成人患者,不仅要反复讲解良好的血糖管理带来的临床益处,还要强调胰岛素是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之一,接受胰岛素治疗并不意味着以前的治疗失败,使患者确信接受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生存质量,而且还能延长患者生命,以帮助患者树立长期胰岛素治疗的信心。
2注射装置
2.1胰岛素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胰岛素注射器是胰岛素注射笔和胰岛素专用注射器。
2.2按厂家和说明书要求,胰岛素笔注射针头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更换。
3胰岛素的剂型
3.1超短效胰岛素。
3.2短效胰岛素。
3.3长效胰岛素。
3.4预混胰岛素。
3.5超长效胰岛素。
4注射方式
4.1注射前准备注射胰岛素需注意以下问题:每次注射前应先排气直至针尖出现1滴胰岛素为止,以确保笔芯内胰岛素充分混匀;根据剂量显示窗所显示的单位数调整剂量。
4.2进针角度实践表明,正确的注射技术同胰岛素的剂型和剂量一样,对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张雪花等研究发现:选用BD胰岛素注射器,将注射部位皮肤捏起,采用垂直皮下注射法,可降低皮下出血、皮下硬结、脂肪萎缩的发生率。
4.3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为减轻胰岛素注射时的疼痛和增加注射的方便性,胰岛素笔也在不断改进。杨志霞等研究发现:对于皮下组织较少的患者来说,如果使用BD30G—8mm的针头不捏起皮肤注射,胰岛素将会被注射至肌肉层,从而使胰岛素的作用加快,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还可以使患者疼痛感增加,注射疼痛感更轻,感觉更方便、更舒适,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
5注射部位选择
5.1徐言临床实践显示,不同的胰岛素注射部位其皮下组织厚度,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及吸收率也有所不同,且男性与女性亦有所不同。
5.1.1人体最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
5.1.2大腿是比较适合进行自我注射的部位。
5.1.3手臂皮下组织的胰岛素吸收率为85%。在手臂上注射胰岛素通常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
5.1.4臀部是较少使用的注射部位。
5.2王晓燕总结合适的注射部位通常有腹壁(肚脐周围10cm内不能注射)双臂外侧、大腿外侧、臀部外上1/4区域,但最好注射部位是腹壁。根据注射部位确定餐前注射胰岛素索时间,腹部注射为餐前15min,上臂、臀部、大腿注射依次类推为餐前20~30min,以预防低血糖发生。
5.3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6注射部位皮肤护理
6.1注射前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有无凸起、红肿,是否有小出血点。注入肌肉层偶尔有出血,要调整进针深度避开以前的硬结。间距均匀有利于吸收。
6.2避免重复多次用同一注射笔式注射器。
6.3保持皮肤完整清洁。
7护理
7.1心理护理应向患者讲解注射胰岛素的目的及意义,解除患者思想中“用胰岛素就要终生依赖”或“注射胰岛素会成瘾”的错误观念。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和消极观情绪,树立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7.2胰岛素的保存(1)使用前应参看药品使用说明。未启封的胰岛素,储存温度为2~8℃,冷藏保存(不得冷冻),可以保存2年。(3)启封的胰岛素(注射针头刺穿橡胶塞后),应放在2—8℃冰箱。(4)安装好的胰岛素笔芯,应保存1个月。(5)超过标签有效期的胰岛素不可使用。
7.3让患者亲身体验。
7.4不良反应针对低血糖症状的处理方法:轻者立即平卧,进含糖食品或糖水,重者昏迷时应立即抢救。有条件立即可用血糖仪监测血糖,静脉注射50%葡萄糖60—150ml,多用能立即清醒继而进食。预防措施:胰岛素的注射部位需经常更换,防止吸收不良或皮肤脂肪萎缩。定期检查注射部位。注射混合胰岛素的患者,特别要按时进晚餐及在晚睡前加餐。
7.5随诊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后,为了让患者能安心地按时注射胰岛素,还需告知患者定期监测血糖,遇到问题可随时打电话或来科室咨询。
8小结
总之,帮助患者学会规范胰岛素注射,避免皮下硬结等胰岛素注射相关并发症发生,可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血糖控制,帮助患者树立为自己健康所需承担的责任和信心,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燕.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2005,20(1):22—23.
[2]贾云.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