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瑞云彭瑞思广西宜州市刘三姐镇中和小学5463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因他们打工单位不固定,只好把他们幼小的子女留在了农村家里,形成了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我们学校也是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学校,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的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孩子只能交给爷爷奶奶管护。爷爷奶奶大多年老体衰,加之农活比较多、文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只是一味地对孩子溺爱、娇纵或放任自流,辅导孩子学习少。由于爷爷奶奶宠爱孩子,无论要什么总会想办法满足,养成了他们骄横、自私、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老爱打同学,作业书写潦草,老师批评时顶嘴。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很多,加上小学生正是生性好动的时期,自控能力差,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自律能力差,普遍表现为学习观念淡薄,学习成绩滑坡,成为“后进生”。
针对本班学生这一实际情况,我及时采取措施,重视抓好这些学生的管理。
一、摸清留守儿童情况,耐心开展心理辅导
在我所教学的班级中共有36名学生,其中就有19名为留守儿童,占我班人数的52.8%。作为班主任,要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数目,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父母都在哪里打工。要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实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针对留守儿童的个体心理差异,开展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其实,孩子在成长中是希望被关注的。当学生对某一事物面临选择或出现行为偏差时,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言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教学之外,教师对于留守儿童应该尝试努力扮演一个良师益友的角色,尊重并尝试参与学生的生活,留给学生随时的联系方式,运用各种策略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太阳”,在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善于抓住机会,常写激励性评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摸准“留守儿童”的思想脉搏,对纠正他们的认识偏差、推动健康心理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中不能成为旁观者、评判者,而应成为学生情感寄托、倾诉的对象,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和人生的引路人。
三、要用真爱教育引导留守儿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在班主任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要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四、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可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当然,农村“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站在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与家庭、社会各界密切合作,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祖国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吾喜杂《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1年,第08期。
[2]刘深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日福建日报,2010年,9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