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农村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吉林省白山市134300
摘要:农村经济体系作为当下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部分,其发展的态势体现了我国国民中多数人名的经济现况。随着经济发展的节奏不断地加快,第二与第三产业的不断普及,仅仅依赖农业生产力的农村经济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将根据当下的经济发展态势对我国农村经济体系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望为同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经济管理;问题;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第二与第三的产业的占比不断地增高。在这样的经济态势下,以农业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农村经济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时代冲击。在当下,随着一线城市的不断发展,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加,加上农村内部落后的医疗环境与教育环境,导致了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一线城市,为一线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但在当下经济发展特点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也在提醒着管理层的人员,社会的贫富矛盾是在不断增加的。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古国,自身的生产能力决定了大部分的人都均属于第一生产力人员。自古以来,朝代的变更都是从贫富差距的无限制的增加开始的。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共产国家,共同富裕是国家的终极理想,虽然在当下,贫富差距过大的事实在不断提醒我们离理想越来越远,但是,只要继续坚持国家的发展方式,最终必将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因此,在经济大改革的当代,重新重视我国农村经济体系的管理工作,是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理想踏出的第一步。
1新经济形势现况
随着改革开发的进程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结构也随之不断地在变化,从改革前期的工业农业为第一生产的力现况,逐渐演变成了以信息技术、高科技技术为生产力的经济态势。在当下的经济体系状况中,农产品行业作为效率相对低下的生产力,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因此,当代的农村经济体系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改变生产要素,向高科技生产手段的方向前进,在经济改革的东风下,凭借自身的优点改变自身的经济态势。
2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村居民增收效益不大
众所周知,我国农业人口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农业用地面积在世界范围内同样屈指可数,但是农业人口基数之大、农业用地面积之丰富难掩我国土地经营规模太小、农民经济收益过低的缺陷和弊端。而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在平原地区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相对方便,农民收益相对较高,但是在山区、丘陵、高原地带,土地都是由农户以个体为单位经营的,经营不成规模,独立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而这种特点决定了机械化程度较低,零碎的土地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和作业,最终降低农民的耕种积极性,大量土地被闲置,阻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业的进步。当前,我国农业收益不高,但是国家对农民、农业和农村予以较大的恩惠和补贴,而仍然有大部分农民把持着自己手中的一亩三分田,不愿意将土地承包给大型土地经营单位,降低了农业产出,甚至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阻碍。
2.2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不够
为了提升农业发展效益,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种农业生产制度,不断强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得到农民的重视,农民的思想过于保守,未能对农村经济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不仅仅是农民,农村的管理人员也难辞其咎,在工作中懒散怠慢,不能做好本职管理工作,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屡禁不止,导致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和改善。
2.3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
农村人口众多,而且各种环境都异常复杂,所以和城市相比,其经济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工作量明显要大,例如审核财务状况、承包与转让土地使用权。但是针对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却不够完善,即使农民出让土地承包权形成规模效益,也难以获得应有的收益,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改革。
2.4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
近年来,农民进城务工的现象极为普遍,不仅仅是务工,许多农民愿意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城市去接受教育,在城市他们能够享受到更为先进的教育和更为健全的医疗保障,生活形态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之下,留在农村的都是年过半百的人。最终导致农村土地被闲置,留下来的劳动力素质较低,思想不够开放,不接受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作业方式,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要想解决上述种种问题,根源就在于提升农村固有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并想法引进先进的劳动力。现阶段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提升农村居民的科技素质,使他们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5农村城镇基础措施相对较落后
在我国当下的发展态势下,社会的大部分资源随着经济的流动方向向我国的一线城市靠拢。因此,对农村基础设施而言,由于缺少了相应的资金,使得农村的医疗环境、教育环境都相对落后。而落后的农村环境又助推了农村人口不断向外流动的现象,这样的反复循环,使得农村的经济环境越来越低下。
3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3.1科学调整农业生产效益模式和基本结构,增强农民生产信心
不同的农村具有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实际特点,我们需要在分析不同地区具体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合适的农业生产效益模式和基本结构,既使农村经营结构达到有效而科学的调整,又使农民利益不受损、耕地红线不突破、土地制度不改变,严格遵循党中央提出的“三步”政策,大力发展无毒、无污染、无公害的蔬菜瓜果以及其他农作物,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大政府对农民的扶持力度。
3.2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地方领导更加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我们应该再接再厉,在此基础上加大农村经济管理的宣传,让更多的干部和基层人员投身到社会主义农业、农村中来,切实发挥好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3.3健全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各级乡镇政府对农村经济现阶段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其内容主要有:各工作岗位责任制度以及农村经济经营科学管理执法方式等。农村承包合同制度不断的完善,更好的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农民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对新形势下农村区域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希望这篇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代兴朗.浅谈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14-15.
[2]李雨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4,(6):27-28.
[3]颜华.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J].北方经贸,2007(8):159-160.
[4]何蒲明.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1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