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涂金斌张兴娥

贵州省思南县文家店镇农业服务中心涂金斌张兴娥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于拥有10几亿人口的超级大国而言,农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是整个华夏儿女成长和开拓未来的奠基石,然而,国内农业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和弊病,亟待需要解决,为此,本文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农业多年农业经验和实践,对国内农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加快未来农业市场的方案和策略,希望能够对行业中的相关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发展;现状;未来前景对人类而言,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母亲产业”,早在远古时期,农业就已经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人类得以生存下来,且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农业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谈不上现代文明的发展,只有在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下,方能实现如工业在内其他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极为关键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1.1农业资源匮乏众所周知,农业资源是我国农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农业资源总量在全球各国中居于前列,然而从人均占有量而言,却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且近几年有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以耕地面积为例,我国一共有15亿亩耕地,然而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亩左右;又如水资源,我国有2.8万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但是人均占有量只有2700立方米,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水平。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率已经达到了80%左右,地表水使用率也高达65%。因为过度使用地下水,以及大面积的漫灌农田,导致地面下沉,附近江河开始出现断流,严重匮乏的水资源使得农田无法获得充分的灌溉。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对农业资源的占用将逐渐扩大,资源匮乏将制约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1.2农民收入增长停滞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增长呈现停滞,以1997年至2002年为例,在这段时间内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低于5%,这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极大的差异。在2005年,我国城市居民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过万。城市与农村之间日益加剧的“鸿沟”,这一发展现状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1.3生产方式不合理当前,我国盲目追求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起了极大的危机,尤其表现在生态环境的破坏方面。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就开始采取无机耕作技术,即大量使用农药与化肥进行农业生产,这种方式虽然提升了粮食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和粮食之间的矛盾。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生态环境问题;此外,这种生产方式还提升了农业成本,最终导致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较低。

2.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前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总人口数达到了13.54亿人,而全球总人口约70亿人,我国人口数占全球总人口的19.4%。可见,处理好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是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证社会稳定发展上,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

2.1扩大经营规模第一,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耕作土地的不断流失,加上多余劳动力不能被工业吸纳,滞留在土地,是农业经营规模小。

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首先,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结构,实现向产中深化和产后延伸,可以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再次,以工业化为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城乡二元结构进行调整,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都可以有效的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二,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首先.要明晰士地产权(包括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

再次,要规范土地流转和补偿。政府应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对土地流转权的管理.并对放弃土地的农民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2.2推广产业化经营方式第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联动的过程,是一个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将农产品深加工以提高综合效益的过程。当前,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建立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构建现代农产品加工体系。第二,优化产业经营结构。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资源比较优势,促进农业结构从单一粮食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从以增量为主的品种结构向以优质、高效为主的品种结构转变.适应加工业和消费对农产品的新要求.对农业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开发绿色食品,创立自己的品牌,采用多种营销方法把产品推向市场。

2.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完善推广体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的发展,就应当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推进农业科研单位的联同合作,以开拓农业发展新投入途径,进而逐渐构成“以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支持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进而最大限度的唤起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者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为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此外,强化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完善,推动科研成果尽可能快的转变成生产力,逐渐形成一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农民、合作社、企业等)大力参与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高信岩,庄坤,葛会献.促进都市近郊型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以山东省即墨市为例[J].现代农业.2013,3(12),234-235.[2]王军,宋斐.关于青岛市发展休闲农业的思考[J].中国发展.2013,12(05),32-33.[3]邵小慧,辛建荣,熊庆蓉,刘红霞.海南休闲农业点布局特征及发展策略[J].开放导报.2013,23(05),45-46.[4]王树进,陈宇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13(09),35-37.[5]魏鸿雁,陶卓民,潘坤友.南京市休闲农业景点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4),23-25.[6]段巍巍,张文俐,周大迈.保定市城郊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3,23(0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