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体育诗歌特点略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3

唐代体育诗歌特点略论

许灿

许灿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唐代体育诗歌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唐代体育诗人以庞大的创作队伍,为我们描绘了气势磅礴的体育场面和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唐代体育生活画面,体现了唐人奋发向上的体育激情和激昂奔放的体育精神。唐代体育诗歌,既是唐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揭示唐文化和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关键词】唐代体育诗歌特点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9-0020-03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古至今诗歌成千上万,鲜为人知的是,在浩如烟海的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有许多以体育娱乐活动为创作内容的诗歌,而这方面的最高成就唯唐代莫属。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唐代体育诗歌以其壮大的创作队伍、丰富的描写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我国揭示了唐代体育活动的基本面貌。本文对涉及体育活动的唐诗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唐代体育诗歌具有内容丰富、创作队伍强大、形式与风格各异、形象传神、场面壮阔和感情激昂这五大特点,这为研究唐代体育活动的开展,弘扬唐文化和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借鉴。

一唐代体育诗歌勃兴的社会前提

1.政治开明、经济繁荣

唐诗题材广泛,《全唐诗》收唐诗42863余首。其中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的诗歌约1500首,涉及的体育内容之多,是空前的。这些诗歌主要产生于盛唐与中唐,唐代经“贞观之治”“开元之治”至天宝初期,其政治、经济、文化已发展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这一时期,唐代统治者在政治、经济上都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政治上,唐代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开明之国,国家和社会财富明显增多,人民生活充足,经济上,唐初改革隋朝一些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社会长期相对稳定,到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还废除了一些苛捐杂税、打击寺院地方经济,使唐王朝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整个大唐境内洋溢着亘古未有的强烈自信心和自豪感,人们开始追求生活享受,并且渴望从强烈的竞争中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当时社会各个阶层都参加体育活动,城乡体育出现“万里秋千习俗同”“蹴鞠屡过飞鸟上”的活跃情景。

2.宫廷体育诗的兴起

唐朝的历代统治者热衷体育并身体力行,宫廷体育高度发展,如宫廷马球、宫中女子步打球、文官拔河、骑射、百戏等,宫廷体育游戏和比赛几乎天天有,而在皇亲贵族、文臣武将从事体育时,特别是观赏或参加一些高水平、大规模的比赛时,其身边的文人学士常常会即兴赋诗一首。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李隆基与御林军进行一场马球赛,当时的醴泉尉阎宽写了一篇《温汤御球赋》,对这次比赛的球场、马匹、将士、技艺等作了详尽的描写,从艺术性来看,堪称唐代体育诗歌中的上乘之作。他描写参赛者唐玄宗是“壮威凤之飞翔,等神龙之变化”,称这次比赛“兹艺精炼,古来罕见”,可以“震叠戎狄,康宁寓县”。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向外国使节炫耀国威,还组织过一场千人拔河赛。据史书记载,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拔河赛。当时的薛胜为此作了一首《拔河赋》。唐朝统治者的提倡,使得宫廷体育开始蓬勃发展,文人学士们更是借以歌咏体育活动来彰显太平,从而促使宫廷体育诗歌大量涌现。

3.军事武艺的盛行

唐太宗初创江山时,采取了军事强国的策略,国家普遍重视骑射,大量选拔民间武艺人才进入军队,武则天时更是开创武举制,使得唐朝的军事改进、军事训练得到提高,同时军队中有利于士兵训练的马球、蹴鞠、武术、骑射、拔河、百戏乐舞等多项体育活动得以盛行,并且当时社会出现不少文人从武的现象,在每年的科考中踊跃应试武举的文士不在少数。这些文人不仅喜爱弈棋之类的以体静为表象的运动,就是打球、骑射等运动强劲的体育活动同样也为儒生所喜爱,如元稹以棋聚友,与朋友下棋,乐此不疲,为我们留下了“眠床都浪置,通夕共忘疲”的诗句。李白“十五好剑术,偏于诸侯”,36岁时,仍“学剑来山东”。在一年一度的月灯阁球会时,文人学士们积极地参加击球比赛活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唐代的文人墨客们以他们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写下了大量的体育诗歌,向世界传达着国家兴旺的强大信息。

二唐代体育诗歌的特点

1.内容丰富

文学是现实的反映。唐代体育活动盛行,涉及的项目众多,处于这样一个尚武、游乐的社会风气中,唐代诗人或参与,或观赏,或用手中的笔记录、歌咏、抨击这些活动。在唐代的体育诗中,主要有5个题材,它们分别是球类运动、休闲娱乐活动、节令体育活动、女子体育活动和骑射活动。

球类运动主要是马球和蹴鞠。马球比赛是唐代体育诗中描写篇幅最多的一项活动,《全唐诗》中共有二十多首。如杨巨源的《观打球有作》、李廓《长安少年行十首》、蔡孚《打球篇》、王建《宫词》、武平一的《幸梨园观打球应制》等。唐代的蹴鞠运动除用于军中练兵外,更多的是带有娱乐性质,并且常在节令时节举行,如王维的《寒食城东及事》、杜甫《清明二首》、韦应物的《寒食》等。唐代的休闲娱乐活动主要有围棋、舞蹈、杂技等。《全唐诗》中关于围棋的诗篇共有28首。有韩愈的《送灵师》、杜牧的《题桐叶》、杜荀鹤的《观棋》、张籍的《美人宫棋》等。表现舞蹈的诗歌有: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李端的《胡腾儿》、元稹的《胡腾女》等。描写杂技类活动的诗歌如王建的《寻橦歌》、刘言史的《观绳技》、刘晏的《咏王大娘戴竿》等。

唐代节日众多,异彩纷呈,节日习俗中往往采用体育娱乐方式。如寒食蹴鞠秋千、阳春拔河踏青、端午龙舟竞渡、重阳登高览胜等。在这些节令体育活动中,唐代诗人写下了不少咏诵的诗篇。唐代寒食、清明时节,荡秋千和蹴鞠是最为风行的体育活动。如王建的《秋千词》、元稹的《杂议五首》(之一)、温庭筠的《寒食节日寄楚望二首》等。拔河在唐代是一项十分激烈、壮观的体育活动,其描写的诗篇也很多,如唐代进士薛胜的《拔河赋》、李隆基的《观拔河俗戏》等。描写龙舟竞渡的诗歌在《全唐诗》中总共有11首,如元稹的《竞舟》《竞渡》、张建封的《竞渡歌》等。表现重阳登高活动的诗歌有薛涛的《九月于雨二首》、杜甫的《九日五首》等。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女子常从事体育娱乐活动,主要有围棋、秋千、舞蹈、骑射等。这些活动在部分唐诗中有具体描绘。如王建的《夜看美人宫棋》、张籍的《美人宫棋》等描绘了唐代女子的围棋活动;王建的《秋千词》、刘禹锡的《同乐天和微之春深二十首》(之一)等反映了唐代女子打秋千的情景。描写唐代女子舞蹈的诗歌主要有刘禹锡的《踏歌词》、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王建的《宫词》、杜甫的《哀江头》、张籍的《宫词》则描写了唐代妃嫔、宫女骑马射猎的飒爽英姿。唐代军事武艺有所创新,重视骑射,在唐诗中,有许多描写军将骑射活动的诗歌,如王维的《观猎》、韩愈的《汴泗交流赠张仆射》、马戴的《射雕骑》、韩偓的《从猎三首》、杜甫的《壮游》等。在这些几乎涉及所有体育项目的体育诗歌中,我们看到了大唐丰富多彩的体育生活画面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创作队伍壮大

唐代体育活动的盛行与普及,促使唐代文人学士也喜爱体育活动。在当时的各种体育项目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诗歌创作队伍,而在贵族与军队中盛行的马球运动,其创作队伍最为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唐代诗人崔湜、蔡孚、沈佺期、武平一、张说、韩愈、张建封、王建、杨巨源、刘禹锡、张籍、元稹、白居易、李廓、贾岛、和凝等都有描写运动紧张、激烈、壮美的马球比赛的诗歌。唐代很多诗人描写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通过他们的诗歌,我们能感受到这些体育活动种类多、活动范围广的特点。如杜甫描写过寒食蹴鞠、清明荡秋千、阳春拔河、端阳竞渡、重阳登高、宫女下棋、射猎等体育活动;在张祜笔下《少年乐》《观宋州田大夫打球》等描绘马球运动;《登乐游原》《和杜牧之齐山登高》等表现登高习俗;白居易的《病中多雨逢寒食》《池上二绝》则关涉围棋、秋千等体育活动;元稹也有表现竞渡的《竞渡》诗以及描写秋千的《寒食夜》《杂议》等诗。在这些风格各异的诗人们笔下,通过体育诗歌,为我们形象而又生动地刻画了唐代蓬勃发展的体育运动。

3.形式与风格各异

唐代体育诗歌在形式上,主要有五、七言绝句、律诗及七言古诗。在中国诗歌发展中,绝句和律诗受到严格的格律限制,并且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一般情况下,在描绘生动激烈、节奏明快的体育活动时,绝句和律诗比较适合,同时由于高度概括的特点,通常在描写体育活动时,能表现一种运动时的意境。杜甫的《扬旗》:“回回堰飞盖,熠熠迸流星。来冲风飘急,去擎山岳倾。材归俯身尽,妙取略地平。”全篇以精彩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扬旗的气势和形象的勇武,作者通过一组比喻,将飞旗飘扬描绘成飘忽如流星迸落、来去如风驰之急、倏倒如山势之倾,可谓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还有张说的“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生动地表现了拔河运动的气势;杜牧的“猛势横来野火烧”诗句,表现了围棋的进攻形势。这些诗歌运用简练的语言,更形象地表现了唐人高超的体育运动技巧和磅礴的运动气势。在表现体育活动时的意境时,绝句和律诗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如白居易的《池上二绝》,它是一首五言绝句:“山僧对棋坐,局上竹荫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作者并没有对比赛状况作细致的描写,只是简要地描绘了寂静的竹林中两个僧人下棋时的幽静的意境。而相比之下,古体诗较为灵活,节奏鲜明,更能表现体育运动中或激或缓的氛围,以及运动场内外壮阔的气势和体育人物精湛的运动技巧。在唐代体育诗歌中,有很多以古体诗形式写成的诗歌,比如张建封的《竞渡歌》、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蔡孚的《打球篇》、王建的《秋千词》等。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性上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如张建封的《竞渡歌》是一首七言古诗,它对竞渡的描写可谓最为生动具体。诗的开头介绍了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景色和岸上观众的情绪状况。“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绕江啼晓莺”。“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在岸上观看的男男女女情绪激动,女子头上的银钗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如同霜刃一般发出闪闪的光亮。接着比赛开始了“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紧张激烈的狂欢气氛跃然于纸上。随着鼓声响起,比赛正式开始。只见划桨在水中翻动巨浪的影子,两岸和船上的击鼓声连成一片,似有千鼓擂动,可谓气壮山河!眼看标杆越来越近,标旗举手可得,这时体力已消耗殆尽、意志力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水中的赛船你追我赶、互不相让,两岸的观众也呼声震天。在万众的呼声之下,比赛各队员们更是划得起劲,那气势可谓山可破、天可登之感。到最后前面的船已夺标之后,失利的船只仍不甘心,大家为争标,弄的头破血流,而岸上输方的亲朋好友却心急如焚。通过这首诗,作者极尽笔力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

除了诗歌形式各异之外,这些体育诗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一是由于唐代体育活动众多,不仅有竞技性强、气势恢宏的马球、骑射、竞渡等运动,也有休闲文雅、充满诗情画意的围棋、秋千等运动,所以不同描写对象的诗歌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力不同。如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刘禹锡的《竞渡曲》、韩愈的《汴泗交流赠张仆射》等诗,描绘的场面壮阔,展现了唐代体育的气贯山河的浩大声势。而白居易的《池上二绝》并没有细致描绘比赛状况,只表达了一种空灵的意境。再者唐代诗歌创作队伍壮大,各个创作者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如王维以写景为主,着重通过优美的景色来渲染体育活动时的气氛;张建封的体育诗充满了粗犷豪情,如《竞渡歌》;元稹常常借体育来讽谏时政,如他的《竞渡》、《竞舟》;王建主要描写宫词,他的特点是以白描为主,语言清新自然,如他的《秋千词》,场景活泼动人。

4.形象传神

在唐代诗人们的笔下,除了比赛时情景描写之外,还描绘了很多人物形象,他们个个形神兼备,焕发着蓬勃的青春朝气和不畏强手的勇敢精神。在王建的笔下,荡秋千的少年儿童是“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下来立定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诗人向我们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群生动活泼,清纯可爱的少年儿童形象。刘禹锡的《竞渡曲》笔下的竞渡勇士是“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胜利者欢舞而失败者沮丧。韩愈的《汴泗交流赠张仆射》中马球手是“侧身转臂着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马球手们侧身转臂,挥杖击球,动作惊险、娴熟,技艺超群,可谓是一群勇敢无畏、竞争意识强烈的形象。除了这些男子体育人物形象外,还有很多女子体育人物形象。如杜甫的《哀江头》:“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韩偓的《从猎三首》(之一、二)“猎犬谙斜路,宫嫔识认旗。马前双兔起,宣尔羽林儿。小镫狭秋鞘,鞍轻妓细腰。有时齐走马,也学唱交交。”这些都是对唐时女子射箭游猎活动的形象阐述。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并序》中,他描写公孙大娘及其弟子的高超剑术是“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寥寥几句就出神入化地表现了公孙大娘及其弟子的高超剑术和人物形象所具有的英华之气。

5.场面壮阔、感情激昂

唐代体育诗歌以生动活泼、激烈进取的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所以诗歌的感情基调大多是充满了激昂之情。它通过令人叹为观止的精湛技术以及比赛时的英勇无畏和豪情斗志,始终让人精神振奋。竞渡场上是“建标明取舍,胜负死求生。”(元稹《竞舟》),队员们将胜负看得和生死同样重要。竞渡速度是“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张建封《竞渡歌》)巨浪翻滚、雷鼓声震天,可见竞争是多么地激烈。再看拔河场上,“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张说《奉和圣制观观拔河俗戏应制》)、“拔拒抵长河”(李隆基《观拔河俗戏并序》),将士们勇敢无畏,其激昂的斗志欲将长河挽住。表现围棋进攻形势的“猛势横来野火烧”(杜牧《送国棋王蓬》),将对方进攻来势凶猛程度描绘成仿佛是野火焚烧。可见,无论是描写竞技性强的体育比赛的诗歌,还是休闲高雅的体育项目如围棋诗中,都始终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昂之情。

三结束语

唐代体育诗是唐代为人类文化史和古代体育史奉献的最为宝贵的资料之一。唐代体育诗歌主要有五大题材,大体可分为球类运动、休闲娱乐活动、节令体育活动、女子体育活动和骑射活动。这些体育诗歌以其豪放的格调、细腻的文笔、成熟的技巧、绘声绘色的情景描写和人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唐代体育活动的丰富多彩以及唐人生动活泼、刚健奔放的精神面貌。唐代体育诗歌,涉及文学、史学、体育等领域,它为展现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以及推动唐代文学和唐代体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王俊奇.唐代体育文化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62~163、170~171

[3]巴尔扎克.巴尔扎克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