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护理观察研究赵红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护理观察研究赵红丹

赵红丹

(湘潭市金侨医院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中心卫生院内科411202)

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护理的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2例,采取传统的西药疗法,观察组32例在传统西药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几率较低,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论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护理中增加中医辨证护理疗法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医辨证护理;传统护理

后循坏缺血在临床上发生的几率是比较高的,主要发生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情况中,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是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不足,或者患者发生脑梗死情况。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反复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及头痛等,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文主要针对后循坏缺血性眩晕的护理方式进行观察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对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患者共计32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55-80岁,平均年龄(65.25±3.24)岁;病程0.2-3天,平均病程(1.56±0.35)天;病情程度,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9例。对照组患者共计32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57-81岁,平均年龄(66.84±0.24)岁;病程0.3-3.1天,平均病程(1.63±1.11)天;病情程度,轻度14例,中度9例,重度9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较大差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①服药护理,针对肝肾阴亏的患者,在指导其用药时,要将药物放置稍凉一些,药物温度过高容易引起患者的烦躁情绪;如果患者年老气血运行迟缓,在指导患者服药时,要趁热服用[1],能够有效的疏通经络;针对痰阻中焦患者,护理人员在指导其服药时要叮嘱患者在温度适中是服下,如患者服药过程中出现反胃情况需做一定停顿,好转后继续服用;气虚血亏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在药物中加入少量人参,辅助补气养血,药物温度适中时服用。②穴位按摩,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耳廓穴区压迫疗法帮助患者进行按摩护理,主要是将王不留行籽贴在耳部各个穴位,针对肝肾阴亏的患者,能够增强心肝肾功能,针对气虚血亏患者,能够增加肾脾胃功能;对于年老气血运行迟缓患者,能够增加脑干、肾、内分泌功能;对于耳鸣情况严重者能够增加内耳功能[2]。具体的操作方法为每次对3-6个穴位进行按压护理,每天可按压4次左右,每次按压持续2分钟,王不留行籽的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天,要注意及时更换。③饮食护理,不同病症类型的患者饮食护理也不相同,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针对肝肾阴亏的患者,饮食中可多添加山楂、香菇、海蜇等食物;针对痰阻中焦患者,饮食中要注意添加竹笋、萝卜等食材;对于气虚血亏的患者,在饮食中要注意切不可暴饮暴食,应尽量少食多餐,多以粗粮为主;肾功能较弱者,在事物选择中要尽量以高营养易消化事物为主。

1.3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观察,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患者精神状态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有所好转;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迹象,患者精神状态较差。患者出院半年后对患者进行回访,详细记录患者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意义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对比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以x2检测,当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对比情况见下表1.

表1两组对比分析患者护理的效果[n(%)]

3讨论

后循环缺血症状多发生在老年人中,具有较强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还很容易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针对后循环缺血症的治疗方式与前循环缺血症的治疗方式基本相同,却又不完全相同,由于后循环动脉系统中的血管管径相对来说比较细,临床的具体症状及表现也不完全相同,评价方式也较为复杂[3]。要想提高对于后循环缺血症的治疗效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针对患者病症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情况。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总疗效为90.62%,复发率为12.5%,对照组总疗效为62.5%,复发率为40.62%,两组之间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中医辨证护理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中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辅助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综上可知,针对后玄幻缺血性眩晕的治疗工作中采取适当的护理方式,也能够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慧敏.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护理观察[J].山西中医,2017,33(1):59-60.

[2]赵珊珊.耳穴压豆辨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护理干预[J].山西中医,2017,33(9):58-60.

[3]杜培坤,王艳玲,金红,等.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治疗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6):485-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