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研究

罗力志

罗力志

怀化市辰溪县中医医院中风科湖南怀化419500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急性脑梗塞选择一种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纳入标准5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对病因机制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吸氧、血管扩张剂、抗凝治疗以外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剂量为20ml,并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滴;实验组患者在常规针对病因机制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吸氧、血管扩张剂、抗凝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剂量为3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滴。两组患者共连续使用14d。经过14天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14天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4.6%,,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包括注射局部红肿过敏情况、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依达拉奉;银杏达莫;急性脑梗塞;治疗疗效;不良反应

急性脑梗塞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同时此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因此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1]。急性脑梗塞是因为脑血管产生闭塞而使脑血流逐渐减少而形成的,致使脑组织出现缺氧现象,并产生相应的自由基,致使细胞产生死亡[2]。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而且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因此,有必要为急性脑梗塞患者研究一种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来提高急性脑梗塞的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纳入标准5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对病因机制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吸氧、血管扩张剂、抗凝治疗以外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剂量为20ml,并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滴;实验组患者在常规针对病因机制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吸氧、血管扩张剂、抗凝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剂量为3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滴。两组患者共连续使用14d。经过14天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分组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纳入标准5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脑梗塞者;②年龄在42-70岁者;③无严重的重要脏器疾病者。病例排除标准:①对依达拉奉过敏者;②有肾功能衰竭者;③有严重的肝病者。5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6例患者。实验组26例患者,男14例,女12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2.1±4.5岁。对照组26例患者,男13例,女13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3.2±4.2岁。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对病因机制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吸氧、血管扩张剂、抗凝治疗以外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剂量为20ml,并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滴;实验组患者在常规针对病因机制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吸氧、血管扩张剂、抗凝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剂量为3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滴。两组患者共连续使用14d。经过14天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对病因机制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吸氧、血管扩张剂、抗凝治疗以外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剂量为20ml,并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滴;实验组患者在常规针对病因机制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吸氧、血管扩张剂、抗凝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剂量为3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滴。两组患者共连续使用14d。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治疗效果显效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以上;患者治疗效果有效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5%~90%;患者治疗效果无效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5%以下。有效率为:效果显效+有效。

1.3.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包括注射局部红肿过敏情况、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计算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并进行比较。

2结果

2.1疗效经过14天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4.6%,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梗塞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预防合并症的发生[4]。脑梗塞是脑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脑血管急性闭塞后,最初4h-6h缺血区逐渐出现脑水肿,12h后脑细胞开始坏死,但梗塞区与正常脑组织尚难区别。24h后至第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侧支循环开始建立。从第2周开始,脑水肿逐渐减轻,但梗塞区组织坏死及液化更明显。虽已建立较充分的侧支循环,但可有部分病人在血栓溶解、血管再通的同时,梗塞区的血管壁因缺血性损伤通透性增高,可形成出血性梗塞。由基和脂质以及蛋白质等物质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同时对细胞自身所存在的化学结构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对其正常功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5]。而急性脑梗塞是因为血管所产生的闭塞现象而使得脑血流逐渐降低,致使脑组织产生缺氧或者缺血现象,并加强了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速度,从而会出现一定量的自由基。而自由基会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以及弹性,从而降低其能力,提升血粘度,因此会加重脑出血现象[6]。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临床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塞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使发病后第28天脑中NAA含量较甘油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前研究提示,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塞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机理研究提示,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而经过抗凝治疗,又保证了其自身所存在的抗Xa活性,具有较小的出血风险。通过我们的研究表1和表2也发现,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运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4结论

本研究显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詹文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3):338-340.

[2]臧向博.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110例[J].陕西中医,2013,34(2):153-154.

[3]李国山.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6):184-185.

[4]原向军,宋艳玲.高压臭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46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510-1511.

[5]李积军.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105例[J].陕西中医,2014(9):1144-1145.

[6]薛莉娜,姬改梅.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4):101-102.

作者简介:

罗力志,男,本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