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530021
摘要:目的:探讨目标温度管理在神经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仅对试验组患者实施目标温度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状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目标温度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神经重症;目标温度管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神经功能
目标温度管理早期被称为低温治疗,直至2011年5月才被更名为目标温度管理,是现阶段我国临床上应用的一种独特的现代化治疗方法[1]。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建议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目标温度管理,目的是保护神经。目前,国内临床尚无较多关于该种疗法在神经重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2]。为明确目标温度管理在神经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选取6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课题研究,现进行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年龄小于18周岁和大于70周岁的患者、既往有恶性肿瘤疾病史的患者。应用抽签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试验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1.62±4.88)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2.09±4.57)岁。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具有研究意义。
1.2研究方法
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进行目标温度管理,具体方法为:若患者入院时立即进行诱导低温,应用人工冬眠合剂联合体表物理降温及呼吸机辅助呼吸,使患者的体温达到目标温度,冬眠低温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脑组织缺血损伤。维持目标体温24~48小时后进行复温,采用自然复温法进行复温,即逐渐减少至停用冬眠药物,复温速度保持在平均每4小时升高1℃,最终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7±0.2℃。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预后。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包括意识、水平凝视、面部表情、言语、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手肌力、不行能力8个评价维度,总分值45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预后: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进行评价,该评分标准的评分范围为1~5分,1分表示患者死亡,2分表示植物生存状态,仅有最小反应,3分为重度残疾,意识清醒,生活需要他人照料,4分为中度残疾,能在他人的保护下工作,5分为恢复良好,尽管有轻度缺陷,仍能独立生活。评分为1~3分为预后较差,评分高于3分为预后良好。
1.4数据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组间样本差异分别采用卡方(x2)、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准。
2.结果
2.1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见下表。
2.2预后状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格拉斯哥评分为(3.96±0.48)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格拉斯哥评分为(3.01±0.45)分,该指标组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57;P=0.000)。
3.讨论
既往研究证实,神经重症患者的目标温度管理中应尽早进行诱导低温,使患者尽快达到目标体温。因为人体体温每降低1℃,脑代谢就会降低6%~10%,对氧和葡萄糖的消耗也会随之减少,故能够减轻脑组织因缺氧发生的损伤[3-4]。但也有研究学者发现,低温诱导不当会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诱发低血压、高血糖等多种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5]。因此,对于神经重症患者的目标温度管理仍需要进行探索。
我院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制定了一套系统的神经重症患者目标温度管理方案,即应用人工冬眠合剂联合体表物理降温及呼吸机辅助呼吸,使患者的体温达到目标温度,然后在采用自然复温法进行复温。本次研究对目标温度管理在神经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分析得到上述结果的原因为:体表物理降温方法虽然在我国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然体的温度感受器大多分布于皮下,该种降温方法对血管的刺激较明显,易引起寒战,而寒战又会引发血压升高、能量加快消耗等多种不良反应,故单一应用该种降温方法难以获得满意效果,需要与人工冬眠合剂联合应用对寒战进行控制。但药物的使用很可能会产生呼吸抑制作用,因此还需要给予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冬眠低温虽然能够减少脑组织缺血、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但长时间维持也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故在维持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复温。早期开展的实践研究发现,复温过快会引起血氧浓度降低、颅内压升高、反跳性高热等严重并发症。故我院本次研究采用自然复温法进行复温,使复温速度保持为每4小时增加1℃,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在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目标温度管理,能够发挥保护脑组织和脑神经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但由于现阶段我国临床上关于神经重症患者目标温度管理的实践研究较少,因此关于该种治疗方法是否具有推广应用可行性,仍需通过后续开展大量实践研究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喻文,罗红敏.院外心搏骤停目标性温度管理策略与预后的关系: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10(3):196-196.
[2]张磊,隋汝波.体温控制治疗大面积脑梗死44例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09(2):87-89.
[3]杨胜,葛燕萍,张冬惠等.连续性血液净化并强化目标控制温度管理救治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4):409-414.
[4]张艳,朱建良,刘励军等.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目标治疗情况调研[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4):295-299.
[5]陈玉叶,罗彩旺,曾顾梅等.重症腹膜炎患者术后PICCO指导下的CRRT容量管理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