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明慧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一中562400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运用探究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
一、树立问题意识,创设探究情境
“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它在学习活动中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作为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生成问题,使学习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的重难点;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难易适中,要有梯度、有宽度、有深度,使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感觉,保持活跃的思维;问题要明确具体,要开放、新鲜、有趣,环环相扣。
2、讲究提问技巧。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实际,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提出问题后要留足思考的时间;要关注全班学生,按学号、座次提问,那些先叫学生后提问或对一个学生连珠炮式步步追问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3、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学生有疑而问是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袒露心声的学习过程的表现。单纯的师问生答往往不是平等的对话,教师要营造平等的心理氛围,激励学生勇于提问,点拨提问技巧,培养学生善问。
4、教师要学会倾听。教师要在倾听的过程中理解学生的观点,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点,找到症结所在。随意打断学生发言、重复学生回答的做法也都是不可取的。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达成共识,共享探究成果,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式相加,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教师应转变观念,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生物学习的促进者,充分体现课堂互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形成探究环境
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要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适当“拉一把”,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四、问题设置难度要适中
探究性提问的难度要适中,由浅入深,紧密关联,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积极思考。我们既不能设置得太容易,使学生不用过多思考动脑就能回答出来,又不能设置得太难或太大,使学生无从着手,百思不得其解。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这就是说:要学生经过一定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了,更能激发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一些基础欠缺的学生来说,我们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否则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
五、探究学习,增强合作意识
新课标要求下的探究式学习和教学中,要求师生有合作理念,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多渠道获取生物学资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概括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通过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和个性特征。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并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运用证据的逻辑展开讨论。讨论问题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对话、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享经验和成果,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
总之,倡导探究式教学应重内涵,避免生搬硬套、流于形式。“探”和“究”作为一种思想和理念不仅应该深入教师心中,更应该成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南。当然,探究不全等于思考,不一定事事都要探究,有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经自学、精讲即可理解、掌握。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2004。
[2]孟凡正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
[3]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