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珍(四川省南部县人民医院呼吸科637300)
【摘要】目的对中轻度慢性阻塞性肺(COPD)患者联合使用呼吸肌训练与吸氧疗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中轻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研究组。对照组A采用呼吸肌训练,对照组B采用吸氧疗法治疗,研究组联合呼吸肌训练与吸氧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最大吸气压(MIP)、呼气压(MEP)、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肺功能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三组相关观察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经过治疗三组患者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研究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A、对照组B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使用呼吸肌训练或者吸氧疗法,联合两组治疗COPD效果更显著,其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呼吸肌训练吸氧疗法慢性阻塞性肺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038-02
慢性阻塞性肺(COPD)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属于一种不可逆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肺气肿和呼吸道阻塞[1]。COPD具有病情危重、患病率与病死率较高等特点,其严重损害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有效的COPD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120例COPD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中轻度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在38-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8±5.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且病情为中轻度。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A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50.9岁,对照组B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1.3岁,研究组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52.0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上无明显差异(P>0.05),即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A患者仅进行呼吸机训练,具体可分为深长呼吸训练和腹肌肌力训练。在深长呼吸训练时,患者取站立位并屏住呼吸,身体放松,最大幅度进行呼气和吸气动作,呼气、吸气缓慢,时间维持在4-6秒之间,每次持续训练5分钟。患者腹肌肌力训练时取仰卧位,沙袋放置患者腹部上,指导患者进行挺腹练习,持续训练5分钟。沙袋重量取2.5kg,并随训练天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直至最大重量5kg。呼吸肌训练每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6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B患者进行吸氧治疗,采用鼻导管通气,指导患者进行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浓度设定为25%左右,氧流量设定为2L/min,持续1小时。每日分别于早中晚吸氧三次,6周为一疗程。
研究组患者联合采用呼吸肌训练和吸氧治疗,首先进行呼吸肌训练,1h后进行吸氧治疗,呼吸肌训练方法和吸氧方法与对照组A、对照组B相同。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后采用肺功能测定仪、血气分析仪对三组患者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检测。其中包括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吸气压(MEP)、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慢呼气时呼出的最大气量(SVC)、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FVC)、用力呼气1秒的气体容积(FEV1)。
1.4统计学方法
将三组患者MIP、MEP、SVC、FVC、FEV1、PaO2、PaCO2指标值导入数学软件SPSS13.0中进行分析,比较三组相关指标值的差异,采用P检验分析其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MIP、MEP、SVC、FVC、FEV1、PaO2、PaCO2指标值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即(P<0.05);经过治疗,三组患者肺功能相关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研究组改善程度较大,其次是对照组A,对照组B变化程度较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相关指标与对照组A、对照组B相比均差异明显,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3讨论
COPD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中,据相关调查[3]分析,我国40岁以上人口中大约有8.0%患有COPD。COPD的致病因较复杂,其中包括大气污染、病菌感染、吸烟等因素。COPD患者由于呼吸道阻塞、隔肌收缩力下降、肺泡气体排出受阻,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气体交换功能障碍[4]。COPD治疗不及时、不恰当,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COPD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膈肌、腹肌作为机体主要的呼吸肌[5],其在维持机体气体正常交换过程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呼吸训练通过对膈肌、腹肌的功能锻炼,增强其在呼气、吸气动作时的协调能力;改善呼吸肌肌力,扩大膈肌运动范围;扩张气道,缓解气道阻塞,使呼吸顺畅[6]。由于COPD患者肺毛细血管遭到损坏,加上呼吸道狭窄、阻塞,患者肺气体交换功能受到影响,进而使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而吸氧疗法可促进肺组织、血管床的修复。另外吸氧可提高动脉、肺泡的血氧分压,增强肺组织的氧气供应能力。同时血氧压力的上升,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维持肺动脉压力稳定,从而改善患者气体交换功能[7]。
本研究中治疗前三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经过联合使用呼吸肌训练和吸氧方法治疗,肺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且各观察指标值差异明显(P<0.05),可见呼吸肌训练联合吸氧方法治疗COPD临床效果显著,其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亲华,唐玉玲,高莹等.呼吸肌训练护理对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699,769.
[2]陈亚静,马桂平,宋爽,等.两种吸氧方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氧疗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516-1517.
[3]周玉华,肖占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患者长期氧疗依从性及氧疗效果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3):2468-2469.
[4]董玉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呼吸肌功能训练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1):48-49.
[5]张在其,陈荣昌,杨全坤,等.以呼吸生理为导向呼吸运动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肌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0):3966-3971.
[6]赵红梅,孟申,张焱.运动中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动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71-72.
[7]张在其,陈荣昌,杨全坤,等.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6):49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