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涌动激情飞扬”背后的忧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3

活力涌动激情飞扬”背后的忧虑

■张引玲

——浅谈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引玲新沂市合沟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因它独特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成了炙手可热。一种教学方式顿时,英语课堂中,学生激烈讨论起来了,气氛也活跃了,可谓是“活力涌动,激情飞扬”,似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实质上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及反思,总结了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分组不合理,操作不规范,忽视学生的参与度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忽视小组的划分。最常见的是按座位分成两人或四人小组,这样分组虽然方便开展小组活动,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虽然有时教师也会让学生自由搭配,但是爱表现,基础好的学生会很快组合在一起,进行交流,而那些性格内向,基础不好的学生勉强组成一组,个别学生则孤苦伶仃,无人顾及,甚至活动结束前,老师也没过问,好像这些学生不是课堂的组成部分,导致这些学生在小组互动中受冷落,自尊心受到伤害。

(2)没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内涵,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不能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能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迎合新课标的精神,小组合作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法宝,就像火锅的调味品一样不可缺少。的确,一些小组合作讨论对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小组合作成了“万能钥匙”或“灵丹妙药”,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过多地安排小组互动的内容和次数,让学生烦而生厌,既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合作学习成了“借尸还魂”的工具。

有的教师认为一些合作活动很费时而耐不住“寂寞”,如设计makeasurvey,haveaninterview等活动时,提早结束学生的活动,马上进入反馈环节,学生刚刚做好交流准备,思维的火花就被老师匆忙的教学节奏扑灭了。这样,学生的反馈也仅仅是一些表层肤浅的问答,小组互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3)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由昔日的“满堂灌”到现在的“壁上观”

本次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都要让学生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探索伙伴可自己选;在时间的调控上也是随心所欲……这是一种随意的、毫无组织的学习方式,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

(4)评价标准不公平、不合理

平时教师评价过于简单粗糙,缺乏连续性,起不到反馈学习情况激励促进学生的目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重个体轻集体;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努力进步的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此评价只是把优秀的成绩给予少数学生,其余的只能获得较低的成绩。这样,评价无形中变成一种甄别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在被漠视中失去学习兴趣。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的理念,而且教师要关注的并不只有分数,更重要还有学生努力的过程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该被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改进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分组

分组主要遵循两种原则。一种是就近组合原则:即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邻近的学生分成两人一组(inpairs)或多人一组(ingroups)的学习小组,这种组合适合操练对话,无需调整座位,操作起来较简单。但各组实力不均衡,不利于各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最后往往流于形式。可以适时采取,不宜长期固定使用;另一种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小组内每个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学生自愿、讨论建议和教师微调的基础上形成学习小组,这就为小组成员相互帮助提供了可能,也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为保证各小组实力均衡,每学期重新分组一次,每组内培养一名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成员的任务,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配合教师检查和评价本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关心帮助本组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组长可以轮流担当,不一定是成绩优异的同学。

2.准确定位教师角色

首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管理的职责。教师在合作期间要起到组织者的作用,要充分体现心理学上的“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小组的划分,组长的选择,活动的开展,课前课后的每项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离开教师,将是一盘散沙!

其次,教师是合作自主学习的策划者和设计师。由于课型不同,教师所采用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责无旁贷的策划者。

再次,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启发者和反馈者。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掌握新知识,在展示时难免会犯错误,需要教师及时地指正和引导。教师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有效地推动小组活动的开展。重布置而轻反馈的做法,无疑是“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3.有效地开展活动

第一步,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Freetalk是英语课堂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常用方式之一。传统的做法是每天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演讲”,时间久了,学生都疲于应付,而且每个学生轮到的机会也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Freetalk的内容丰富多彩,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我每次先适当地提出Freetalk的主题(如讨论心中的偶像、当日天气、学生出勤、课文改编等),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小组在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然后选派代表演讲或小组集体表演或教师指定学生表演。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学以致用,又营造了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每节课的预习工作也有具体的合作任务,为新知识的传授、课堂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课堂中布置主题学习任务,促进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

小组访谈:小组规模为三或四人为佳,教师提出一个疑问或一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每个学生接受同组中其他成员一到两分钟的“访谈”。

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变换角色练习。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不论其成绩优劣,地位高低,都有机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观点。

思考—配对—共享:这种形式通常是同桌两人小组活动。教师提出一个疑问或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两人配对,讨论并修改他们的观点,形成共同的作品,再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

这种形式,方便使用,学生有机会独立思考,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用的形式之一。还有很多的合作学习小组,如:编号小组、三步访谈、圆桌会议等,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及班级学生的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在课堂上选择一种或多种形式。这些小组看起来是非常随机的,但利用起来,却需要教师进行非常详细的计划并经常变换其计划从而使得在利用这些小组时是有趣的和有效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练习交际能力的机会。

第三步,指导课后小组合作活动,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英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书面作业、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角等。作为课堂合作学习的延伸,课外活动不仅巩固了课内知识,也拓展了视野。

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离得开教师的指导与点化吗?合作学习不是“放任自流”!

4.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兴趣

(1)适当选择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在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所谓“多而必滥”!

(2)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利用教学手段,借助各种教学媒体,让教科书“活”起来,震撼学生的心灵,带领学生一起“活”起来,投入其中。而且教师要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诱发学习动机。随意的、粗糙的和不讲究质量的问题只能是流于形式,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应根据各单元的语言知识和不同话题,设计合适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语言,对小组活动能否积极有效的开展是很关键的。教师设计问题应合理配置,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象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问题设计具有梯度,符合学生思维习惯。

(3)关注学困生,力求人人参与

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在实施小组教学时,要特别留意学困生,要赋予他们学习的机会,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平时运用悄悄话信箱、个别谈话等形式,发现他们的优点,在语言上表扬、激励他们,在行为上关爱帮助他们,在集体中给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扫除心理障碍。在小组内形成结对子互助模式,互相沟通,共同进步。在评价时,对于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应该是师生共同关注的对象。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丝温暖的微笑,都会让他们得到自身的认可!在希望与勉励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在评价时,要做到客观公正,而且形式要多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此外,还可结合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师生合作评价等。教师还可根据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分别作具体的指导,促进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惜麻烦,制订组员自评和互评表。评价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不定期进行,但一定要有连续性。当然,自评、互评表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和具体目标,设计得更详尽。通过定期的学生自评,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近期小组合作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然后把评价表装进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不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对学生努力的过程及进步都会一目了然。每一点收获都是学生进步的阶梯。

总之,有效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后继英语学习能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它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学会与人交际,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新课程理念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优化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英语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蒉